中华葫芦文化博览园,位于嘉祥县卧龙山镇农业开发区。园主,楚元彩,中国绾结葫芦世家,中国优秀乡村医生,原两届市人大代表,现任县政协委员。多次被中央、省、市媒体报道,及海外刊物、及县志入编。并为奥运创作出《吉祥奥运在中国,世界和平大团结》献给祖国,被奥帆博物馆收藏。
中华葫芦文化博览园园主楚元彩
本园以葫芦种子的提纯、保护、科学种植为中心,种植面积100亩,主要生产绾结葫芦、大中小亚腰葫芦等,品种20余个,每亩结1300多个,纯收入3万多元 。本园区生产、加工于一体,艺术种类:火绘、砑花、绾结、雕刻、模具等,远销河南、天津、北京等地。本园区还重点收集种子,保护老品种,提存种子,培育品种,和葫芦文化的挖掘整理为中心。
葫芦文化历史悠久,葫芦是人类最早的容器、乐器。葫芦还可食用,也可入药,又是民俗用品,还是祭器、法器、礼器、艺术品等。道家、佛家都讲究葫芦,古代石雕、砖雕、木雕、玉雕、丝织、陶瓷、建筑等都有表现。
葫芦谐音“福禄”,还象征“多子、多孙”,“子孙连绵”,“人丁兴旺”,“福多、禄多”。象征“五福”、“驱灾难、避凶险”,“葫芦虽小装天地,葫芦虽小装鬼神”,葫芦积才气、装灾气、出福气等象征和寓意……
葫芦在古文化中多次提到,《后汉书.方术传》和晋代《神仙传》、《本草》、《诗经》、《小雅南.有嘉鱼》、《庄子.逍遥游》、《本纪》、《陈氏乐书》、《礼记》、《周礼》、《尧典》、《尚书.洪范》、《昏义》、《鲁语》、《左传》、《格物粗谈》、《群芳谱》、《齐民术》、《三礼图》等都有记载。
绾结葫芦悠久、鼎盛与明清,历史上出现最有价值的葫芦就是乾隆赏玩的绾结如意葫芦一柄。王世襄在《中国葫芦》一书中这样写到:“葫芦上端昂然反转,范成云头,有“乾隆赏玩”款识。蒂部微垂,范作如意,柄下端,亦有文饰。中部不施范具,而细长之身,绾挽打结。全器三亭匀称,直径大小,弧线起伏,无不合度,且花纹字,清晰饱满,色泽深黄,莹洁无暇,不禁叹为观止,良以一器之上,有范有结,有天生,任一生疪类,必然累全身,故不知经多少年之栽培,多少次之不如人意,始获一完璧,殆其如沈初《西清笔记》所云“数千百中仅成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