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山东140个县(市区)的官员们,正面临越来越严格的“文化大考”。从山东省文化厅获悉,山东省政府对县域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数据的40项考核指标中,公共文化服务覆盖率列第22位,在100分中占2.5分。我省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对各地党政领导的重要考核指标。
近年来,山东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早在2007年,我省就制订下发了《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各市和大部分县也结合文化大市、文化名市、文化强县建设,出台了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关政策措施。同时,开展创建社会文化先进县活动,由省委、省政府命名表彰,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由文化部门行为上升为党委政府行为,已成为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建设公共文化的总抓手。此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省除设施建设外,每年投入公共文化服务业务工作经费达3亿元以上。
乡镇有文化站基本实现
县有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的目标,在山东已基本实现。
近两年来,全省50%的县文化馆和60%的县图书馆得以新建、改建和扩建,不少县、乡镇甚至村建起了多功能、标志性、现代化的文化中心。
目前我省有93个图书馆被文化部分别命名为一、二、三级图书馆,其中一级图书馆26个,二级图书馆44个,三级图书馆23个。文化馆中国家一级馆41个,二级馆23个,三级馆17个。
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方面,山东省政府与各市签订了乡镇文化站建设目标责任书,全省1388个乡镇全部完成了建设任务。
群文辅导团已达20万人
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必需文化队伍。
我省开展文化从业资格考核和认证,把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的业务考核和资格认证纳入工作范围,激发了公益文化单位人员学习业务技能的积极性。
同时,大力吸收社会人才资源,壮大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在县、乡两级,吸取志愿者建立群众文化辅导团,面向群众开展辅导、培训、咨询等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山东确定100个基层公共文化辅导工程示范点,市、县也分别确定辅导点展开辅导培训活动,每年辅导基层群众文艺骨干11万多人次。目前,全省群文辅导团已发展到20万人,对解决城乡基层,特别是7万多个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人才问题发挥了巨大作用。
补助机制让院团“乐于”下乡
在山东,县级以上118个专业院团,每年下乡演出都在2万场左右。
送戏下乡活动常年开展,得益于创新了文艺院团下乡演出补助机制。这项机制创新,同时带动了民营剧团、业余剧团的演出活动,农村群众看戏难的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山东加大对庄户剧团的扶持力度,一大批庄户剧团和业余文艺骨干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全省登记在册的庄户剧团就有70000多个,业余文艺骨干44万多人。
此外,山东推广诸城等地“两公里文化圈”的农村文化社区化建设经验,在农村社区集中建设符合标准的文化设施、配套了图书室、文化共享工程站点等功能设备。
目前,全省城乡公共文化活动持续繁荣——主题性的品牌活动示范带动,常规性群众文化活动制度化,独具地方特色的节庆文化活动活跃。
10万乡村和社区建文化阵地
省文化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将进一步扎实推进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山东将加大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力度,力争在两年时间内做到所有140个县文化馆、图书馆均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所有乡镇和街道建成符合国家标准的综合文化站,所有近10万个村和社区建成一定规模的文化活动阵地。
同时,山东将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主要是财政保障机制和对业务人员考核的绩效机制等。
加大重点工程建设力度,文化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村文化阵地要在服务能力发挥上下功夫,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尽快从试点走向完善,公共文化辅导工程力争做到全省覆盖。
据悉,山东将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检查督导纳入文明城市、社会文化先进县等评选重要内容,通过强化检查督导,调动各级积极性,使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康、深入、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