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上海的舞蹈,人们很自然地会想起十里洋场上那些霓虹闪烁的舞厅;而一说起舞厅,人们又很自然地会想起百乐门、大都会、仙乐斯、新仙林等舞厅,想起交谊舞,想起乐队,想起萨克斯管,想起那一对对红男 绿女在轻歌管弦中翩翩起舞,甚至也有金发碧眼的西洋人的身影在其中旋转晃动……
当然,这一切都没错。而且,在不少中国人的心目中,上海舞蹈仿佛就是西洋舞蹈,就是现代舞,如果仅作如是观,那就未必全面。 其实,在西方舞蹈未传入上海之前,上海本身就已有了自己的传统舞蹈。
本地传统舞与外国舞的进入
中华民族的舞蹈艺术源远流长,每一区域中都有其自身的舞蹈。上海也不例外。我们从前上海的私泽文化等考古遗迹中就能发现其原始民间舞蹈的雏形与遗风。每当岁时习俗和节庆庙会,当地民众总会以歌舞自娱。
唐仪凤年间,松江古镇叶栅大旱,农民创作草龙,”舞以求雨”。南宋咸淳三年( 1267年) ,华亭县上海镇设市舶提举司,居民出海归来均有祈神仪式,其中有民间舞《拜香》。
元至元二十八年( 1291年) ,松江府上海县盐业发达,有《卖盐茶》等舞蹈。
本文出自新全讯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etl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