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环境要素,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与该区域的文化特质有非常大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大潮扑面而来的今天,要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发挥地域文化的优势,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打好孔子文化品牌,以文化力激活经济力,促进文化名市建设,是关乎济宁市长远发展而当前必须直接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孔子文化品牌魅力四射
济宁市是著名的孔孟之乡,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子思子五大圣人的故乡,曾留下轩辕黄帝、少昊帝的圣迹。济宁市是全国传统文化最稠密、最领先、文化底蕴最丰厚的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在这方沃土上,相继经历了东夷文化、儒家学说和多元文化三次辉煌发展期,产生了底蕴深厚的始祖文化、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史传千古的梁祝文化、价值连城的汉碑汉画像石文化、忠义刚烈的水浒文化、融南汇北的运河文化、华采无边的才子文化、流韵无声的匠圣文化等,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和厚德载物的思想精髓。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其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对人类的文明进步,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其精华至今仍闪耀着夺目的光芒,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孔子的思想学说,早已超越了时代与国界的局限成为世界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遗产,在国际上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曾聚集巴黎宣称:“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从两千五百年前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孔子被国际社会誉为“世界古代十大思想家之首”,深受人们仰慕和敬重。 为打好孔子文化品牌,以文化力激活经济力,从1984年开始到现在,济宁市已连续举办了23届融纪念先哲、交流文化、旅游观光、学术研讨、经科贸旅合作于一体的孔子文化节,相继开展了公祭孔子、全球联合祭孔、“同根一脉、两岸祭孔”等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孔子教育奖于去年在曲阜首次颁奖,以及其他一系列丰富多彩、情趣盎然的文化交流活动。这些活动,扩大了孔子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展示了孔子文化品牌在当今社会的无穷魅力。今年6月,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实施孔子文化品牌带动”战略,作为孔子故里,济宁市理应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进程中有更大作为。
文化与旅游牵手联姻
孔府、孔庙、孔林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作为积淀着厚重人文内涵的资源,为济宁市打好孔子文化品牌、发展文化旅游业奠定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何利用好珍贵的文化宝藏,将现实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产业优势,做强做大文化旅游业,使孔子文化品牌大放异彩,一直是我们面临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以往较长时间中,守着先人留下的文化宝藏想当然地吃现成饭,济宁市旅游界已经习惯了被动地接待、组织游客看看旅游景点、买买地方特色产品,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浅表的、单纯追求视觉感官刺激的、低层次的观光游模式,忽略了旅游与文化结合的资源开发,以及相应的景区景点和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导致的必然结果是:文化旅游成了文物旅游,文化景点依旧是原来的文化景点,眼中的“三孔”总是那副模样。 面对旅游者日益提升的旅游品位,国内外成熟旅游市场及人气较旺的景点景区,无一不以文化底蕴作为支撑,无一不是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相得益彰。换句话说,任何的旅游产品,均是文化外在价值的具体体现。事实已经并继续在雄辩地证明,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则是旅游的灵魂;旅游的发展能为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前提和物质基础,文化建设则是旅游发展的生命和动力。只有旅游与文化结合,才能将灵魂和活力注入景点景区,使之别具魅力和竞争力;只有发挥人文资源优势、突出特色,才能扮靓景区、发展旅游;只有以文化力驱动经济力,才能实现旅游乃至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近年来,济宁市牢固树立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外在价值的体现的理念,充分挖掘、发挥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打好孔子文化品牌,走文化与旅游融合、以文化为旅游灵魂的文化旅游发展路子,努力增加旅游景点景区的文化含量,积极打造新品牌,不断推出文化旅游新思路和新产品。为打好孔子品牌,实现从文物旅游向文化旅游的转变,近年来,相继推出了孔子家乡修学旅游、孔子周游列国游、孔庙拜师游、寻根朝敬游、孔府美食游、书法碑刻游等一批极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以及九仙山农业游、石门山休闲度假游、尼山渔业游等特色旅游产品。《杏坛圣梦》、明故城开城仪式、《鲁国古乐》、孔林巡游等一系列文化演绎产品陆续推出,正在逐步成熟并发挥出它不可估量的文化渗透力。
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是推动区域经济成长的原动力。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技术整合性,对于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传统文化是创意产业的根基和源泉,传统文化资源在中国未来的文化产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份额。如何打好孔子文化品牌,把传统文化做成可持续的文化产业,让传统文化符号找到更为现实的载体,实现文化的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摆渡,是济宁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文化创意产业价值的体现,最终需要完善产业链条来实现。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就要贯通“创意——设计——产品——市场”各个环节,拉长文化创意产业链条。湖南三辰卡通集团的原创动画片《蓝猫淘气3000问》在全国300多家电视台同步播出后引起较大的反响,“蓝猫”形象已经和某饮料厂商签订3年广告合同,并在文具、玩具、服装、食品、日用品等几乎所有儿童消费领域签订了形象授权协议,目前,全国的“蓝猫”连锁店已达6000多家……这一切为三辰卡通集团带来了相当可观的收入。 近年来,济宁市在打好孔子品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也做出了一定的探索。为解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资金瓶颈的制约,济宁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试行意见》,从财政投入、投资融资、税收、土地、工商、人才等方面给予优惠,积极吸纳企业、个人、社会团体、境外资金等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投资开发,搭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平台。同时,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必须不断提高产业的发展形态和社会运作模式,使个体的文化小生产逐步让位于社会化的文化大生产;不断改善硬环境,提升创意产业发展软环境,为创意人才集聚营造良好条件,使济宁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投资6000多万元打造了大型广场乐舞《杏坛圣梦》,自2001年上演以来,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曲阜旅游“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局面,拉动了曲阜过夜游的发展,活化了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大力进行儒家文化衍生产品开发,先后研制开发孔子、孟子等五大圣人纪念像、书籍、字画等文化产品100余种。同时,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正在加紧规划建设。 当前,中华文化标志城的规划建设、孔子文化节提升办节层次、省实施孔子文化品牌带动战略、奥运会即将举行等因素,使济宁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面临着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打好孔子文化品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文化繁荣的新济宁必将展现世人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