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10月15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和武汉大学共同主办的近现代儒学基本特征与思想精华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
在谈及近现代儒学的基本走向与中国人精神信仰的再生问题时,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认为,整个近现代儒学的总主题是回应现代化的挑战,这种回应基本上是被动的。面对内忧外患,近代儒学的特点是“求变趋新以经世”,此时的儒学努力守住自己,但已日趋没落;随着传统社会的全面解体,儒学已经衰微。而随着对现代性的反省,儒学渐趋复苏,现代儒学的特点概括起来便是“经批判洗礼而重建”。儒学在近现代呈现了由离异到回归的发展过程。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俞学明指出,中国文化正逐步进入文化整体性重构的新阶段,儒学转换的成功与否决定了儒学在未来文化中的功能和地位。儒学转换的核心,不仅仅在于弘扬儒学的核心价值观,更在于反思儒学在传统中国文化架构中的方法论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儒学必须超越自身的诉求,关注到全球化、网络化给社会带来的新变化。儒学只有适应世界之“将是”,站在世界文化建设的高度,才能为中国文化整体性的建设再次提供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