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累累硕果,到社会文化非遗传承的保护自觉;从戏剧歌舞曲艺美术的蓬勃发展,到影视图书动漫的集团作战,陕西正昂首阔步的迈向文化强省的建设之路,构建了绿色现代和谐奋进朝气蓬勃的时代面貌,打造了勤劳质朴宽厚包容务实进取的新陕西人形象。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闭幕,这是自2007年十七大以来,党中央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其战略部署和政治意义备受关注。
昨日,我省文化战线上的工作者纷纷学习了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新思路,在这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下,就如何珍惜眼前的发展契机,大胆创新思维,突破规模瓶颈,拓展完善文化产业链等问题进行热烈讨论并提出发展目标。
陕西出版集团经过近四年的时间,精品出版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气候,出版水平也达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而且还培养出了一批人才。谈及未来规划,坚持精品战略、坚持数字出版战略等依然是发展的重头。
昨日上午,陕西出版集团召开会议,集中学习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并就如何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进行了热烈讨论。记者从会上了解到,陕西出版集团的出版工作要按照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建设要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把握市场导向,紧扣时代主题,凸显陕西风情,出版更多的面向市场、贴近群众的优秀作品,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迈开“走出去”步伐,实现“做足教育出版、做强大众出版、做精专业出版”的主业发展目标。
同时,陕西出版集团的数字出版成长态势很好,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力争五年内基本完成数字化转型,将数字出版基地公司打造成为发展思路清晰、内容资源充沛、立足自主创新、出版方式多样、营销模式成熟、市场竞争力强、产品影响广泛的数字出版龙头企业,数字出版的总产值到10个亿。
当前在实施陕西出版产业研发基地项目、陕西数字出版基地项目的基础上,要抓紧落实陕西作家艺术家创作基地、陕西印刷物资物流中心等项目的实施,同时根据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再论证一批、储备一批。——做好“农家书屋”为主的品牌建设
昨日下午,省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薛保勤主持召开局党组扩大会议,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安排部署全省新闻出版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
记者从会议上了解到,全省新闻出版系统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安排部署,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强烈的责任意识,全力以赴做好工作,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
同时,省新闻出版局还将大力促进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西安国家印刷包装产业基地的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发挥其聚焦效用和示范作用。再有,就是做好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转企改制工作,指导已经转制单位进一步深化内部机制改革,积极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资本结构,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行业走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
“三秦书月”是陕西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一项创新品牌,该活动的展开曾让陕西全民阅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因此,切实做好以“农家书屋”工程、“三秦书月”全民阅读活动及“城乡读报栏(屏)”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依然是工作重点。通过一些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读书活动,倡导阅读风尚,引导阅读方向,从而也让这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真正成为一项新的文化惠民工程。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续写西部影视生产新高地
近几年来,从黄土高原走出的“影视陕军”不仅向世人展示了陕西独有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魅力,更是在全国打响了自己的品牌。《舞动陕西》、《大秦岭》、《陕北启示录》等大型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用大文化概念树立了陕西人文、绿色、现代、和谐的新形象;电影《图雅的婚事》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团圆》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纺织姑娘》获蒙特利尔大奖,《隐形的翅膀》获中国华表奖;电视剧《保卫延安》获“五个一工程奖”,《大秦岭》、《大秦帝国》获金鹰奖优秀剧片奖,纪录片《望长安》还将作为人文历史教材进入陕西省中小学课堂……“十一五”期间,陕西共生产电影69部,电视剧120部2922集,每年平均生产电影、电视剧30多部近500集,位居全国前五,西部省区之首,成为中国西部影视生产的新高地。
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闭幕后,陕西广播电影电视局立即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会议精神。大家一致表示,这次全会,吹响了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发的号角,指明了我国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道路。
陕西广播电视作为我省新闻宣传及文化传播的主阵地,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成功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不断解放广播影视生产力,符合广播影视业发展规律和陕西实际的改革创新之路。陕西广电目前已经完成了两台合并,产业集团组建等重要的改革。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准确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脉搏,提出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陕西广电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创作更多的影视作品,做强文化。省作协——陕西文学要“走出去”
陕西文坛姹紫嫣红,涌现了一代代的文学巨匠,创作出了大量反映时代精神和火热生活的优秀作品并且享誉文坛。从《创业史》、《保卫延安》到《人生》、《白鹿原》、《秦腔》等等;从柳青、杜鹏程到文学“陕军东征”,可谓佳作不断、群星璀璨。那一部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打造了一张张精美的“陕西文学名片”,使陕西文学乃至中国文学拥有了一座丰厚的文学宝库,奠定了陕西文学在中国文坛独树一帜的重镇地位。近期,作为我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的《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丛书已出版45部作品。
昨日上午,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在组织部分作家和文学工作者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时,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雷涛要求全省作家和文学工作者一定要把全会精神落实到陕西文化强省建设的实践中。
会议上提出,要牢固树立发现和培养中青年作家,培养顶尖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结合陕西省文学创作现状,把多出作品多出人才作为改变陕西文学生态的重要工作来抓,优化结构,整合资源,要结合文化体制改革,着力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文学工作者队伍。
同时,省作协还将强化创新意识和对外交流意识,通过创新激发文学创作活力,既要正视外来文学资源所带来的冲击,又要重视本土文学资源的深度挖掘,使当前文学创作更趋丰富,更具备国际竞争力,在相继推出汉俄版《情系俄罗斯》、英译版《陕西作家短篇小说精选》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陕西文学的外荐工作,真正践行陕西文学“走出去”的战略。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提倡作家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聆听人民群众疾苦,感受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发挥文学服务人民、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为陕西文学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