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英国议会副议长林赛·霍伊尔先生,
尊敬的中国国家汉办副主任王永利先生,
尊敬的英国议会中国小组主席马克·亨德里克先生,
尊敬的伦敦南岸大学校长马丁·艾尔维克教授,
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大会,与全英国从事汉语教学和支持汉语教学的院长和校长们齐聚一堂。首先,我要感谢此次会议的主办方——英国议会跨党派中国小组和伦敦南岸大学,使得此次会议能在英国议会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点举行。同时,我也要感谢中国国家汉办多年来对在英推广汉语的重视和支持。
我出任中国驻英国大使已是一年半有余,出席过中英之间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其中事关汉语推广、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活动,我不仅是优先参加,而且有请必到。
去年3月我刚到任时,参加的第一场公众活动是第九届世界大学生“汉语桥”比赛英国区预选赛;接着,参加了欧洲孔子学院联席会;不久又为伦敦圣玛丽小学孔子课堂揭牌;今年1月,我陪同到访的李克强副总理会见了英国汉语学习爱好者;3月,我同查尔斯王子一同出席了威尔士兰德福瑞公学孔子课堂的揭牌仪式;当月,我又出席了第十届世界大学生“汉语桥”比赛英国区预选赛。今天,我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大会;后天,我还要在中国驻英使馆为历届参加“汉语桥”比赛的英国选手及老师亲友举行招待会,祝贺他们接连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为什么我这么重视在英国的汉语推广?我想,原因有三:
第一,汉语是中国最精美、最畅销的文化产品。许多来英国访问的中国代表团曾问我,英国目前最大宗出口产品是什么?我告诉他们:英语。全球正在学习英语的人口大约为10亿,另有15-20亿人口每天使用、接触英语。而汉语是全世界母语人口最多的语言,使用人数超过10亿,汉语代表着五千年来一直延绵不断的文明——中华文明。令人高兴的是,随着中国的全面发展及影响力扩大,现在全球有4000多万人学习汉语,孔子学院经过近6年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全球数量超过300家,注册学员达到36万人。汉语正在成为中国增长最快、影响最大的对外文化产品和对外交流工具。
第二,汉语是了解当代中国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钥匙。当代中国,发展日新月异,进步包罗万象,如果仅从英国当地媒体的视角认识中国,难免管中窥豹,甚至有可能被一些偏见所误导。但是,如果借由汉语这一门径,就能透过语言,认识当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由表及里,从外至内。所以,了解中国,自汉语始。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就是应时应需,在全球建立了合作开展汉语教学的专业场所,提供了非营利性、获得广泛认可和赞誉的优质平台。
第三,汉语学习和交流是当前中英关系中最热门、最活跃的领域。我很高兴看到英国“汉语热”不断升温,无论是工商精英,还是青年一代,甚至是冲龄幼童,都在积极学习汉语,总人数超过10万,正合孔子的一句名言:“有教无类”。
我7月底回国述职前,在英有13所孔子学院和54所孔子课堂,我上周回到伦敦,这个数字增加到17所孔子学院和57所孔子课堂,继续在欧洲名列第一。现在,全英各地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都已设有孔子学院,布局全面、合理。英国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培养出一大批精通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热爱中国的优秀人才,他们在“汉语桥”比赛中表现出色,在增进两国交流和理解方面作用突出。
近年,中国领导人访英期间,经常参观孔子学院或会见英国青年汉语学习爱好者,活动成为访问中的突出亮点。两国政府教育部门也全力推动,去年签署了在英开展汉语教学的框架合作协议,决心促进提升在英汉语教学水平和提供更多资源便利。我也赞赏英国议会跨党派中国小组同样热心支持在英汉语教学,特意参与主办此次会议。作为中国大使,我乐见“汉语热”继续升温,也愿继续为它添火、助阵。
本次会议的一大主题是“在英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我认为,这一讨论在当前阶段尤为必要和重要。应当说,当前孔子学院建设速度很快,成绩成果很大,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在此大好形势下,我们应保持头脑冷静,调整发展思路,转变工作重点,重视提升教学质量,注重资源共享,加强经验交流,强化当地师资培养,借重教学新科技和新方式,不断固本强基,开拓创新,让在英汉语教学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最后,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祝在英孔子学院、孔子课堂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谢谢。
(2011年9月14日,伦敦新议会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