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县韩庄镇,惯称山东省的“南大门”,是大运河微山湖出水口,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交通运输枢纽,有许多文化遗迹。原存于韩庄二街村西南运河口北的大王庙即湖神庙,是大运河著名的文化遗迹,极具湖区地方特点和民俗文化色彩。微山湖渔民下湖捕鱼和运输,有敬大王老爷的风俗。据《峄县志》记载,大王庙创建无考,清道光二十九年重修,文人墨客题咏甚多。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三月,乾隆皇帝南巡归来,驻跸韩庄,流连闸坝风光,感念建闸功臣业绩,欣然作《韩庄闸》诗两首。诗云:
一
韩庄界微湖,蓄水以济运。
犹恐春水弱,冬令例疏浚。
去岁黄渎溢,壅遏湖流顺。
泛溢连运渠,无从辨堤堰。
即今漫纤道,转漕迟北进。
荆山近虽剔,十未减五分。
立马望汤汤,播种待数郡。
艰矣筹河防,恧哉念民困。
二
韩庄实泄微湖水,
筹涸金鱼闸建新。
济运利农期两益,
每因触境忆贤臣。
《四库全书》为之加注:“鱼台、金乡诸县之水皆汇微山湖。夏秋坡水涨溢,鱼台一带每多积潦之患,既疏伊家河以酾其流,并于韩庄西岸建滚水石坝以杀其势。甲申春,抚臣崔应阶请浚治微湖下游,因命故协办大学士公兆惠前往会勘,以湖口旧闸宣泄,未畅;议于旧闸北添建新闸,使湖水畅流入运,闸成而数县滨湖沮洳悉皆涸出,民得赖以乘时耕种。”

今日韩庄闸
乾隆咏韩庄闸诗刻于碑,俗称乾隆御碑;因立于大王庙前,亦称“大王庙前碑”。后庙毁碑失。1998年,乾隆御碑再现于世,诗句与《四库全书》中所载一字不差。诗后署“乙酉年暮春下浣”、“乾隆宝翰”满汉玉玺两方。乾隆御碑经修复,暂立于韩庄二街村文化大院内。
在当地,至今还流传着乾隆拜祭的许多传说。
大王庙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周围有着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庙南为京杭大运河船闸,庙西为微山湖。韩庄旧属峄县,湖口双闸为韩庄至台儿庄河段“峄县八闸”第一闸,自明代嘉靖、隆庆年间开漕运新渠,为微山湖泄洪及为大运河济运之要津。清顺治年间重修,于两侧加筑拦湖石坝,为游人观鱼之所,号称“峄县八景”之一。解放后,国家投巨资建设韩庄节制闸。节制闸气势恢弘,端庄大气,远看似虹架长空,龙腾碧水,是闸桥合璧的南北通衢,闸东又有京福高速公路大桥和京沪铁路大桥,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西眺,波光如镜,水天一色,其下鱼群涌动,鳞光闪闪。每年夏季,微山湖数万亩荷花盛开,游人如织,如修复大王庙将为微山湖旅游增添一个具有湖区地域文化特点的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