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月圆中秋节。中秋吃月饼是流传千年的风俗,不过,中秋节并不光只是吃月饼,不能把中秋节简单过成了”月饼节”.从古至今,人们就将中秋月圆视为团圆的象征,在中秋之夜除了吃月饼、赏月等传统方式外,其实还有很多过中秋的有趣习俗,只是这些习俗在被渐渐遗忘。
万家灯火庆团圆,一轮明月寄相思。中秋文化的核心是”中秋团圆”,看似简单的四个字,却包含着中国人深厚的传统文化与历史情怀。
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到了唐代,祭月、赏月、玩月的风俗更为文人雅士们重视,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的说法。北宋京都的中秋夜,满城人家都要焚香拜月说出心愿。而从南宋开始,民间就以月饼相赠,取”团圆美满”之义。因此中秋又叫”月夕””八月节”.当人们仰望天空中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到了明清,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走月亮、舞草龙等有趣的风俗,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等有关中秋节的传说也深入人心。
中秋节,因为有了美妙的月光而富于诗意,月下正是少年男女们踏歌觅偶的最好时光,因而又是追求爱情的节日。少年男女们于月下歌舞嬉戏,见到意中人便可成为配偶。不妨,学学古人,来一场浪漫的月下相亲。既能传承传统文化,又富于情趣。
重新唤醒那些渐渐遗忘的中秋习俗,对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做为一个中国人应当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