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是承载文化、倡导文明、传播文明的使者,是旅游目的地的文化标志和窗口。随着旅游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确立和迅猛发展,导游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引起各级党委政府重视,特别是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领导的关注和重视。2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导游工作座谈会并强调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导游是旅游服务的重要环节。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学习培训、服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入手,不断提高导游队伍素质,加快组织制度创新,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市直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济宁旅游业飞速发展,旅游从业人员迅速增加,导游队伍不断壮大,导游人员为传播先进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壮大我市旅游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截至2011年上半年,我市共有导游员2611人,其中初级导游2491人,中级导游120人,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导游队伍。
为充分发挥导游员在旅游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市旅游局在思想上对导游素质工程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较大成绩,得到社会各方面肯定。一是建立健全导游管理服务体系,净化导游服务市场。为建立健全我市导游服务管理机构,完善导游管理制度,根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和国家旅游局《关于建立“社会导游人员服务管理机构”的指导意见》精神,经局党组研究决定,增加了旅游咨询培训中心导游年审职能和社会兼职导游服务管理职能。逐步理顺导游员服务管理体制,把导游员年审考核作为加强导游员管理的重要环节,采取业绩考评和培训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专兼职导游员进行分类管理。二是强化职业培训,提高导游队伍综合素质。以导游资格考试、导游年审培训、导游上岗培训、导游等级考试培训及导游网络培训为抓手,推动导游从业人员素质和技能的提升。鼓励、引导广大导游员参加省局指定的本科院校举办的导游专业成人本科教育。编辑导游考试、培训教材,全面提升导游员讲解水平,严把导游员资格考试入门关。制定导游员教育培训工作短期和长期规划,积极探索“名导进课堂”、“名导带徒”、景点实地培训等方式,切实提升了培训效果。三是组织举办导游大赛,建立职业化导游团队。自2009年开始,我市连续2年举办导游大赛活动,评出“十佳导游员”、“明星导游员”和“优秀导游员”。建立起“省、市、县三级职业化导游团队”,发现、培养和锻炼了一批优秀的导游人才。目前,我市有职业化导游员48人,其中省级8人、市级18人、县级22人。获得国家、省、市级各类荣誉称号的优秀导游员50多名,充分显示出我市近几年来坚持以培训、大赛、评优为抓手全面推进导游队伍建设的明显成效。
我市导游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就我市旅游行业整体素质而言,与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队伍素质整体发展不均衡,薪酬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我市导游队伍素质的发展呈现橄榄型:极其优秀的导游员和素质极差的导游员数量都不多,大部分是文化素养有待提高,服务意识仍需强化的一般导游员。另外,导游工资待遇低,没有很好的社会保障机制,旅行社不愿意与之缴纳各类保险,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督,使劳动法不能得到有效执行。二是优秀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培养和开发机制、政策有待完善。由于工资、福利待遇和发展前景等方面的比较劣势,我市部分优秀人才流失到青岛、济南、泰安以及省外旅游业发达地区,削弱了我市旅游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从人才培养和开发战略的高度来看,政府、企业、个人三个层面共同投入、政府、企业、院校三个方面联动的整体机制还不完善,同时我市也还缺乏明确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奖励的政策,现有的一些措施和政策还缺乏有机的整合。三是现有的培训制度、培训课题、培训服务手段也需要不断提高和完善。培训所涉及的面和层次不平衡,培训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培训的质量和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根据目前导游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今后,我们将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导游队伍建设。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及旅游企业要明确分工,确定本单位分管人才开发、教育培训的主要领导及职责,在业绩考核中体现培训和人才开发投入经费、执行效果的指标。出台相关的导游人才引进和培养奖励政策。设立人才发展工作专项经费,把人才培养经费列入年度预算。
实施导游人员的提升培训,培养专家学者型导游。以导游资格考试、导游年审培训、导游上岗培训、导游大赛等为抓手,以职业化导游团队为引领,推动导游人员素质和技能的提升。鼓励、引进有专门技能的人员和向高校、科研院所招募高学历、研究型人才进入兼职导游队伍。
强化典型,努力提高导游员的社会地位。
工作中及时发现、培养、树立、推广典型,加强对导游队伍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的宣传,形成理解导游员、爱护导游员、激励导游员、监督导游员的良好社会氛围。增强导游员的职业荣誉感,纠正认为导游工作是吃青春饭的误区,激励更多的导游员把导游工作作为终身职业。
逐步完善导游人才培养及社会保障机制。一是人力资源调查统计分析的机制。每三年进行一次人力资源调查,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科学制定下一个三年计划中的导游队伍建设规划;二是建立旅游行政部门、旅游企业、旅游院校的联动机制。发挥行业协会和培训中心职能作用,成立旅游行业协会导游专业委员会,收集、反映导游的意见和建议,维护导游人员合法权益;三是加强对旅游企业的监督检查和考核机制。要强化对旅行社合法、合理用工的监督检查,将检查结果作为旅行社年检评级的重要指标之一;四是探索建立导游薪酬以及社会保障机制。积极推进旅行社和导游利益分配体制改革,确保导游的基本工资收入、社会保障等合法权益,努力改善导游的执业环境和工作条件。
解放思想,创新思维,积极探索导游队伍建设新思路和新方法。从行业管理的角度,探索建立相适应的导游人才开发和培训机制,建立健全与旅行社、旅游景区等级评定相配套的培训上岗制度,调动旅游企业自身的人才培养积极性,提高导游人才素质,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一战略定位为旅游业新一轮腾飞确定了方向。京沪高速铁路的开通也为我市旅游业大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吸收和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创新进取,努力打造一支适应现代旅游发展的高素质导游人才队伍,为建设济宁旅游经济强市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