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8月6日,农历七月初七,是传统节日“七夕”。民俗专家说,七夕佳节,是姑娘、妇女重视和喜欢的日子,从古至今流传下来许多趣味盎然的七夕风俗。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说,七夕节是由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引起的,据传织女是个奇能百巧的女工,她在人间传授给女人们织锦绣花技术,所以每年的这一天女人们要举行各种别致的风俗活动,以“乞巧艺、求姻缘”。因此,人们又将这一天称为“女儿节”“乞巧节”。
风俗中流传时间最久、流传范围最广的当属“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古代对“乞巧”很重视,要张灯结彩,备好果,姑娘们穿戴整齐,对着皎皎明月,朝天祭拜,虔诚地乞求织女神赋予她们聪慧的巧手,祈求自己能够得到美满爱情的姻缘巧配。
在一些地方还有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即,7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3个饺子里,传说吃到铜钱的意味着有福,吃到针的意味着心灵手巧,吃到红枣的意味着会早结婚。
广州的乞巧节最有特色。姑娘们在节日期间编织各种奇巧的小工艺品,通常用一些彩纸、通草、线绳等类物品,还用水浸泡谷种和绿豆,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两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七月初六、初七晚上,姑娘们穿上新衣,戴上首饰,焚香点烛,对天跪拜,称为“迎仙”。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或月光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7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
在绍兴等地,七夕这一天,到了夜深人静之时,许多少女都会悄悄地躲在南瓜棚下,偷听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时说的悄悄话,俗称“听天语”。据说,凡是听到了他们相会时说的悄悄话的女子,日后必定能得到千年不渝的坚贞爱情。
民俗专家表示,种种趣味盎然的七夕习俗,体现了广大妇女追求幸福生活的朴素情感,也给我国的民间节日增添了丰富多样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