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市经济增长和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市商贸业得到了较快发展。201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63亿元,增长18.6%,已连续十余年实现两位数增长。我市城区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97.4亿元,占全市的20.5%。城区流通基础设施和市场体系不断发展完善。一批商贸流通重大项目的招引和推进力度加大,豪德鲁南商贸物流城、美恒汽贸广场、亿丰时尚广场、森达美龙拱河港、山东长江资产物流园、山塑仓储物流园等一批过亿元、过10亿元的现代流通大项目快速推进,多层次、开放式、社会化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加快形成。一批国内外知名商业品牌如贵和、银座、苏宁、大润发、佳士客、摩尔运河城等入驻我市,以太白路为主轴的商业圈建设加快,促进了我市商贸流通业档次的提升。
新一轮商贸规划突出“商贸兴市”
为把我市建成魅力城市,建成淮海经济区的龙头城市和鲁南经济带的中心城市,商贸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我市新一轮的商贸规划将突出“商贸兴市”这个主题,从规划理念、规划原则、规划目标入手,抓住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这个重点,推进现有商业网点的资源整合和商业设施的有序建设,构建现代流通业网络体系,加快城市化进程,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不断增长的需求。主要是确立六个重大理念,搞活大商贸理念、建设大市场理念、发展大物流理念、休闲商业理念、旅游融合商业的理念、绿色生态商业理念。
城市商贸规划将以关注民生、协调三次产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为根本出发点,以加快建设现代商业体系,培育商贸产业发展,提高城市商业竞争力为基本目标,依托全市五大制造业基地快速发展的优势,建成服务于生产与生活的区域性商品贸易中心、现代物流中心、消费购物中心、商务会展中心和商务信息中心。
形成“三大商圈”
市政协建议在组群结构城市中形成“三大商圈”,以曲阜为中心的旅游商圈。以京沪高铁曲阜站片区开发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为龙头,依托明故城、石门山、九仙山等旅游资源,实施“孔子文化”品牌带动战略,推进曲阜市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建设,加快实施明故城保护修复项目,复建孔氏十二府故宅、颜府、古泮池及部分历史街区,把曲阜市打造成以“三孔”为核心的儒文化旅游聚集区。
以兖州铁路枢纽为依托的保税物流商圈。以打造全国知名的现代商贸基地、现代物流基地为目标,以兖州铁路枢纽为依托建设“两区两园一港”,即建设以“中心城区、中心社区”为支撑的商贸功能区,以“铁路站点、高速出口”为支撑的物流功能区,以兖州广场商厦、银座商城等为依托的现代商贸示范园,以火车北站为依托的现代物流产业园,以海天物流、太阳纸业、华勤集团等为依托的兖州内陆港。
以济宁核心商业区和运河物流为依托的主城区商圈。依托京杭运河“黄金水道”优势,加快建设京杭运河主航道以及白马河、龙拱河、洙水河等支线航道,搞好微山船闸、留庄船闸、任城长沟船闸建设,配套建设港口仓储服务区、临港物流园区、临港经济区及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等基础设施,以实施运河整体开发合资项目为突破口,积极整合各类码头和作业区,加快建设济宁港及跃进沟、龙拱河两大作业区及仓储服务区,大力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同步推进航道改造升级和船舶更新换代,扩大运河物流综合带动效应。
打造“四大平台”
据了解,我市将打造由商业功能区、大中型零售商业网点、饮食街、社区商业组成的零售商业平台。围绕老城区核心商业圈建设,结合新一轮城市发展规划,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布局合理、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商业载体,重点建设任城新区、济宁高新区、北湖新区三大市级商业中心,辐射带动赛玛特、振宇、来鹤、金城、许庄、黄屯、东五里营、接庄北等一批区级商业中心的规划建设,合理布局其他层次较高、形象较好的零售、餐饮、休闲服务商业网点,提升城市韵味。同时,大力发展社区中小型邻里商业中心、组团商业,重点突出王因、高屯、王回庄、杨柳、仙营、海关、八里庙等一批社区商业中心发展,配套建设便利店、连锁店,提升城市整体功能。重点突出科苑路餐饮娱乐休闲街、刘庄路美容美发一条街、樱花路电子一条街、浣笔泉商业步行街、信息科技专业街、江南春美食街等一批特色商业街发展,完善商业街的设施配套、交通运输、环境治理,提高商业街经营的品位、特色和专业化水平,充分发挥商业街展示现代商业景观、宏伟建筑景观、休闲文化景观的城市窗口作用。
打造农产品、生产资料、工业消费品市场等专业批发市场组成的批发交易市场平台。发挥我市交通、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全面调整、整合、改造、提升五金建材、家具家装、纺织服装、汽车配件、生产资料、日用百货、蔬菜果品等大型专业市场,提高档次规模和集聚度,增强专业市场核心竞争力。重点规划建设观音阁市场群、车站西路市场群、金宇市场群、振宇市场群、金城市场群、327国道市场群、开发区汽车市场群、西部市场群等一批大型商品交易市场群,润华汽车广场、水产品批发市场、农资批发市场、旧车交易市场等一批大型专业市场,同时改造建设济宁蔬菜批发大市场、鲁西南农副产品批发中心等一批农贸市场,逐步实现批发结构多元化、批发体系网络化、批发经营企业化,形成一批起点高、功能强、辐射广的大型批发市场集群和大中型专业批发交易市场,使之成为具有产业带动、城乡连接、区域集散功能的商品集散中心、流通加工中心、市场交易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处理中心和物资储备中心。
打造现代物流配送平台。依托资源优势、产品优势、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重点建设大型物流基地和物流中心,配套建设若干配送中心。以规划建设黄屯物流基地为中心,突出煤炭物流配送中心、交通物流中心、粮油物流配送中心、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等一批大型物流中心建设,着力完善基础设施、信息网络、政策服务3大物流平台。
打造商务会展平台。为适应和推动以济宁高新区制造业基地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发展,完善济宁的城市功能,规划建设北湖新区、任城新区商务会展中心。重点建设商品会展中心、商务办公中心、信息处理中心和商务服务中心,配套建设交通、餐饮、购物、酒店、金融、旅游等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同时,鼓励和扶持本市企业、协会组建各类会展公司、会务公司办会展、参会展。运用电子商务建立电力能源、工程机械、化工医药、纺织服装、光伏产品的无形市场、期货市场,开展网上交易和网上服务。发挥商务会展平台的优势,整合会展资源,延长会展产业链条,既要带动会展经济,又要带动旅游经济、假日经济,使北湖新区成为济宁市对外开放的窗口、环境优美的旅游区,现代都市的名片。
构建“五大特区”
在济宁主城区构建五大特色商贸物流区,以太白路为轴心的市级核心商业区。以太白路为主轴,重点发展大型购物中心、旗舰店、专卖店等高端商贸服务业,集中布局商务服务机构,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的地区总部入驻,重点抓好济宁中央商务区、宝龙城市广场、黄淮海环球商贸城、佳世客市民中心、济宁汽车贸易城等项目建设,两侧规划建设步行街和小商品市场,形成城市核心商业中心区。
以运河生态经济带为依托的运河物流区。依托“运河物流”品牌,引进、扶持一批规模大和知名度高的物流企业,形成以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以及物流供应链服务企业为主的物流产业群,加快推进豪德物流、金宇浩宏、任城医药物流园区、运河物流服务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形成多层次、开放式、社会化的物流体系。
以济宁高新区行政中心为依托的现代商务区。加快发展和引进有特点、有优势、有竞争力的商务服务业骨干企业,将济宁高新区行政中心周边区域打造以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为重点的区域性现代商务区,不断提升城区辐射力、带动力和竞争力。
以北湖新区为依托的休闲度假区。抓住我市建设“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水城风貌、生态宜居”城市的机遇,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走自然风光、运河文化和现代文明相结合的特色开发之路,大力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产业化水平,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把北湖新区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生态体验、户外娱乐、观光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以任城新区为依托的时尚商务区。加快以千亩森林购物广场、太平洋百货商业步行街、中物联国际商贸城、亿丰时代广场、任城新区商务区为中心的核心商圈建设,鼓励发展专营专卖、总代理制、休闲娱乐及时尚消费设施,建设凸显运河文化的特色商业时尚步行街。
规划期限为2010至2030年
据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规划期限为2010至2030年,规划区确定的我市未来发展的建成区,包括《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中确定的济宁未来发展的建成区约160平方公里,和《安居新型乡镇总体规划(2009-2030年)》确定的建成区约25平方公里,合计约185平方公里。规划期末即2030年,覆盖人口数量预测为178万人。随着新一轮城市商贸规划的全面实施,一个以中心城区为依托的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区域商贸流通中心将屹立于鲁南经济带和淮海经济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