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每当夜幕降临,大沂河公园星光璀璨,全长10公里的河畔绿化长廊,犹如圣城大地上的一条玉带,与波光粼粼的水面交相辉映,分外迷人。这里成了市民休闲锻炼的最佳场所,也成了全市最靓丽的风景线。这只是曲阜市区变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孔子故里曲阜坚持创新理念、文化引领、全民参与,努力建设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安定有序的生态宜居文明城市,特别是市里提出的“2711”工程,涉及城市建设、社会民生、文明创建的就有40多项,市民每天都可以从这些工程的进展中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新变化、新气息。
环境更美了
整洁优美、秩序井然的人居环境,是城市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近年来,曲阜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克服重重困难,写下了城市建设史上浓重之笔:实施城市扩张工程,先后建设了孔子文化会展中心、游客集散中心、新大成桥、汽车站等一批标志性建筑;围绕“著名东方圣城、文化旅游名城、现代科技新城、生态宜居水城”的发展定位,实施蓼河水系景观改造、大绿化工程、城中村改造等一批重大城建工程。
城市扩大了,管理是个难题。他们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严厉查纠占道经营,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开辟建设了全民健身广场、孔子文化园等14个群众性休闲娱乐场所。无论是公园、广场,还是道路两侧,郁郁葱葱的绿色成为城市的靓丽风景。而随着小沂河综合治理、护城河引水等工程的实施,又逐渐形成了“水畅、河清、岸绿、景美”的水系景观。如今,曲阜城区面积增加到20余平方公里,绿化面积达300余万平方米。京沪高铁的建成更给曲阜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机遇,经过百日会战,京沪高铁曲阜东站及连接线顺利完工,6月30日,京沪高铁正式运营,一个规划35平方公里的崭新的高铁新城不久将矗立在世人面前,这将大大提升曲阜的知名度和城市品位。
城市更有灵气了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在曲阜,浓郁的文化底蕴已被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孔子名言一条街”、“科普长廊”、“孝贤长廊”,一幅幅独具特色的楹联充满着儒家文化的气息。
“全民读书”活动蔚然成风,“经典诵读”工程吸引了全市130余所中小学校、10万名中小学生加入到诵读行列;全民健身日、科技活动周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争奇斗艳,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齐头并进、异彩纷呈。文明单位创建更是如火如荼,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如雨后春笋,在全市各行各业遍地开花。丰富的活动是熏陶人的有效载体,曲阜坚持一年突出一个主题,让群众成为创建活动的主角。每年精选100部经典电影巡回放映,156个群众性文艺队伍长期活跃在城乡各个村街、社区;“崇德守法、美在曲阜”、“诚信曲阜行,道德进万家”等主题活动更是形成系列化。以弘扬孝贤文化为重点,深入开展了“一十百千”创建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孝敬老人的人逐渐多了,违法违纪的现象少了,走进社区、农村,一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全市共建设农村文化大院230余处,文化广场180余处,农家书屋376个,真正形成了城乡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生动局面。
市民素质更高了
每到周末,身穿绿马甲的志愿者都会走到城区交通路口协助维持交通秩序,他们不时提醒行人看信号灯通行,遇到有闯红灯的,进行善意劝阻。短短几年间,曲阜的志愿者数量由最初的10几人扩展到现在的2000余人。志愿者服务的身影扩大到扶危济困、维护交通、义务献血、关爱儿童等更广的范围上来。志愿者事业的发展正是曲阜城市文明进程的缩影。
人文素质的提升也是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曲阜把每年的八、九月份定为“文明礼仪在圣城活动月”,在社会各个层面进行生活礼仪、社会礼仪、职业礼仪、校园礼仪知识的普及。编印了《曲阜市民道德公约》等10余本乡土教材,制作《十大不文明行为》专题片,使市民时刻耳濡目染,受到教育,“践行社会公德,爱我文化名城”、“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诵中华经典,铸少年君子”等活动一直伴随着市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传统美德已深深地根植于市民心灵深处,涌现出大批“经济发展、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各类道德模范,更有一大批“好媳妇、好婆婆、好儿女”,成为市民学习的榜样,也提高了更多群众参与文明创建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