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经历着经济全球化的洗礼,城市文明程度越来越成为一个地区发展综合实力的标志。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丰厚文化、灿烂文明的城市,作为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济宁市近年来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济宁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作为全面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基础工作和战略举措,作为造福于民、惠及百姓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文明之花在这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正越来越展示着迷人的风采。
作为一种可转化的生产力要素,城市的文明程度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资本”;作为整个社会文明的“窗口”和“制高点”,城市文明水平的提高必然会影响和带动区域文明乃至整个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市委、市政府对创建文明城市工作高度重视,实施“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振川和市委副书记、市长梅永红任组长的领导小组,9位市级领导任领导小组成员,制定下发了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实施意见,把所有重点项目分解落实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实行“六定三包”责任制,即定领导、定任务、定进度、定责任、定措施、定人员,包时间、包质量、包达标。市创城办公室增设了问责组,建立严格的工作通报制度,对重点问题进行专项督查,确保了各项具体任务落实到位。
文明城市是社会文明、社会和谐在城市的缩影,是社会文明、社会和谐在城市的集中表现。作为社会文明、社会和谐的聚焦,它在根本上标示着人类社会发展所达到的一种和谐、文明状态。近年来,围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等重大主题,我市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精心组织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推进“八荣八耻”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村居、进学校、进课堂,深入开展“弘扬优秀传统、塑造诚信济宁”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文明在济宁”和“全民学礼仪”、“不文明行为万人巡访大劝阻”等活动,广大干部群众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全面加强。
市民是创建文明城市的主体。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我市把培养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良好的文明素质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把治城与育人、塑形与铸魂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治城必先育人,塑形更应铸魂,充分利用活动载体,广泛吸引群众参与,着力调动,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建性。工作中,开展了以社区党建为龙头、以社区文化为灵魂、以社区服务为核心、以社区管理为基础、以社区共建为途径的文明社区创建活动,探索出了责任共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社区创建模式,组织开展了社区文化节、运河之都邻居节、家庭文化节等文化活动,深入实施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提高了社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功能与水平。目前,市区80%的社区有居民学校、图书室、服务站、宣传栏、文艺演出队伍和文体活动场所,蒋林社区、后铺社区、洸河花园等成为品牌社区。通过文明城市创建,不断增强了市民的文明意识、卫生意识、创建意识,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创建工作,使创建文明城市的氛围更加浓郁。
行业文明是城市文明的基础,文明城市创建,离不开文明行业创建。特别是作为“窗口”行业,其文明与否,事关城市的整体形象。透过城市“窗口”,广大市民和外地客商可以直接感受到城市文明程度的高低。近年来,我市连续多年在全市各行业开展“讲职业道德,树行业新风”活动、“讲文明、树新风,全力办好文化节”、“创优质服务品牌,树行业文明新风”、“弘扬传统美德,培育文明新风”、“擦亮窗口、展示形象”、“优质文明服务百日竞赛”等主题实践活动和巾帼文明行动、规范化文明诚信市场创建等活动。环卫、电力、邮政、银行、通讯、客运、煤气等窗口行业都结合业务特点,推行文明优质规范服务,实行创城承诺服务,提高了服务效能。随着窗口单位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增强,人民群众对他们的评价也越来越高。
文明,始终与人的素质相伴,与温良谦恭的礼仪牵手,与高尚的道德同行。在济宁,当温柔的“您好”回旋于耳边,当灿烂的微笑迎面而来,当优美的环境呈现在眼前,当道德之花绚丽绽放,文明其实已如一幅写意山水,美不胜收之余更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