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明崇祯本《金ping’mei词话》插图堂会演剧场景。
《金ping’mei》是一部描写当时社会人情世态的小说。尽管作者以大量篇幅描写西门庆的家庭生活,但并未就此局于一个家庭的脂粉花围,
济宁位于南四湖北端,是鲁西南人工运河的起点。“其地南控徐沛,北接汶泗”,为水陆交汇咽喉之地。史称:“凡贸易于两涯三吴者,联樯大舶,必驻济宁”。既然《金ping’mei》描绘了运河沿岸形形色色的市井人物,方方面面的市井生活,那么它所展示的自然是运河文化所特有的风格。这个风格表现在语言、风俗、饮食、居住等方面,囊括着运河文化的所有韵味。笔者发现,《金ping’mei》所使用的语言,与今天济宁的俚语方言有很多相融或共同的地方。就此,下面略举一二。
治(第一回):“妇人道,呸,浊木料,把奴的钗梳凑办了去,有何难处,过后有了,再~不迟”。用作“置办”
这咱晚(第四回):“(婆子)因向西门庆道:~,武大还未见出门,待老身往他家,推借瓢看一看”。即这时候,这早晚。
多咱(第十一回):“桂姐道:~去?如今使保儿先家去说一声,作个预备。”即什么时候。
楞楞睁睁(第十九回):“只见两个人进来,吃的浪浪跄跄、~”。即楞头楞脑的样子。
抹牌(第二十三回)“每日和金莲、瓶儿两个下棋~,形成伙儿”。
斗牌(第五十二回):“那日~赢了陈姐夫三钱银子”。
上头上脸(第二十六回)“你见把他逞的恁没张置的,在人根前~,有些样儿”。即忘了自己的身份而得意忘形。
驴肝肺(第二十八回):“敬济道,你看我好心倒做了~,你倒讪起我来”。即骂人没良心。
肚里疼(第三十回):“绣春道,我娘害~”。即肚子疼。
洋奶(第三十二回)“灌了他些药儿,那孩儿方才睡得稳,不~了”。即漾奶。
影影的(第四十六回)“金莲拉头儿道,我是不卜他。常言算得寿命,算不得行。想着前日道士打春,说我短命里,怎的哩,说的人心里~”。即疑影。
瓯子(第三十三回):“金莲分付,叫你姐夫寻了衣裳来这里喝~酒去”。即酒杯。
没材料(第八十一回):“老婆道:你看~!”即没能耐。
二尾子(第九十六回):“一人说,倒相个~”。即两性人,这里的尾读yī。
毛司(第二十八回):“等我把淫妇剁做几戳子,掠到~里去。”即“茅子”,后字轻读。
从词性上看,《金ping’mei》里的许多方言,在今天济宁的部分地域还继续使用着。如常用名词:耳刮子、铺的盖的、里间暗间、过道、柴火、堂屋、炮仗、针线筐儿、皮脸、后晌、家伙、鞋帮子、脚指头等。如常用动词:烫酒、压罗罗儿、剌八、看不上来、打铺、插一脚、摸量、担待、赔不是、捣鬼等。如形容词:生分、慢慢儿、溜沿儿、不是事等等。至于量词、代词、介词、副词,在现在济宁人的口语中经常出现。
另外,像俗语“起早睡晚”、“装憨”、“龇牙露嘴”、“东诓西骗”、“谁敢说个不字”、“妻大两,黄金日日长;妻大三,黄金积如山”、“求爹爹告奶奶”、“当面锣、对面鼓”、“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等也屡见不鲜。
笔者所列上述部分《金ping’mei》里的语言与济宁的方言俚语有共同的地方,其意并非想说明《金ping’mei》与济宁有多大关系,只是借此反映《金ping’mei》的“奇”和运河文化博大精深的一个侧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