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今夜,国家大剧院流光溢彩星光灿烂——第一届北京国际电影季在这里拉开帷幕。
北京,用她的开放与包容,雍容与华贵,活力与时尚,博大与深邃,吸引了全球电影人的目光和脚步。
世界重要的文化盛事
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克·穆勒、东京电影节主席依田巽、多伦多电影节主席卡麦伦·巴利、柏林电影节副主席托马斯·海勒尔、釜山电影节主席李庸观……23位国际电影节主席欢聚北京,共同探讨“电影节与城市影响力”。
《黑天鹅》导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狮子王》、《功夫之王》导演罗伯特·明可夫,《墨索里尼的情人》导演马可·贝罗奇奥,《我的野蛮女友》导演郭在容,还有中国的导演冯小刚、吴宇森、陆川、韩三平、陈可辛,几十位中外著名导演携手走来。
来自美国、日本、俄罗斯、英国、法国等43个国家和地区的158部影片将轮番登场:第83届奥斯卡获奖影片《黑天鹅》、《社交网络》,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诗》,柏林电影节大奖影片《同一场战争》,莫斯科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布列斯特要塞》……
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选片委员会主任基里尔·拉兹洛戈夫说:“第一届北京国际电影季本身就是一件能够引起轰动的事件。北京以她丰富多彩的历史完美契合了在中国举办电影盛事的初衷。近年来,中国电影艺术与电影产业迅速发展,举世瞩目。我深信在不远的将来它将成为世界重要的文化盛事之一。”

秦怡等老艺术家出席北京国际电影季开幕仪式。
这是北京的魅力。
中西文化的交融,艺术与生活的交融,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地域情结与国际视野的交融,将打造出一个中国特色、北京风格、世界品位、非同凡响的北京国际电影季。
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鲁炜表示,北京要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北京就是要通过举办国际电影季,搭建国际化交流平台,将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在互动交流中树立北京的国际形象,扩大和提升北京的国际影响力。
这是北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两年前,一部名为《功夫熊猫》的电影风靡全球。电影中的诸多中国元素——熊猫、功夫、庙会、山水,让世界充分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然而,这也让人反思:为什么中国的文化资源,不能自己展示给世界?
中华民族不仅能够创造经济奇迹,也一定能够创造新的文化辉煌。北京,作为中国的首善之区,不仅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也是电影中心。让中国电影走出去,提升中国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打造“东方影视之都”,这是北京义不容辞的责任。
北京,是中国电影的诞生地。这里聚集了全国80%以上的电影资源,制片机构拥有量、电影人才聚集量、影片生产量、影院规模、银幕数量、票房收入、观众人数、公益放映等都位居全国前列,是中国电影产业当之无愧的龙头。2010年,北京共生产影片270多部,占中国电影产量的半壁江山;电影票房11.8亿元,占全国票房的12%,连续4年夺冠;电影放映场次74.3万场,观众达2923.3万人次。
目前,北京拥有世界一流的电影制作基地,不仅能满足国内电影拍摄、制作需求,也能满足好莱坞电影的制作需求。仅怀柔影视制作基地,就具备了一年制作100部电影故事片、100部数字电影、200部电视电影、500集电视剧和动漫作品的能力。像《集结号》、《十月围城》、《唐山大地震》、《山楂树之恋》、《建国大业》等许多热播的影视大片,都产自北京。北京出品的影片在国内外屡获大奖,成为中国电影发展的风向标。
2010年,中国的票房总收入超过百亿元,而国产影片票房达57.34亿元,其中59部国产影片票房超过千万元。北京生产的“大片”票房屡创佳绩,扭转了进口大片主导我国电影市场的格局。北京电影产业的崛起与发展,为建设“东方影视之都”夯下了坚实的根基。
目前中国的电影产量已居世界第三,电视剧产量居第一。北京市广电局副局长、电影季新闻发言人庞微表示,电影季期间,将举办北京展映、电影魅力·北京论坛、电影洽商、电影音乐会等主体活动。通过电影季,整合国内外电影资源,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电影制作理念和运营管理模式,增强北京电影发展的活力和实力,提高北京的文化影响力。同时促进北京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全面提高北京城市建设水平。
北京递给世界的又一张亮丽“名片”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北京举办国际电影季,意义非同寻常。2010年,北京正式将建设“世界城市”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北京审时度势,打出“国际电影季”这张文化品牌,彰显了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远见卓识与创造力。
“我每次来北京都有惊喜!”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可·穆勒告诉记者:“北京有着3000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现代文化的激情与活力,一定能将北京国际电影季办成北京,乃至世界的文化盛会。”
事实上,世界各地的电影节,都已经融入到当地的城市建设体系中,成为一个城市最闪亮的名片。像戛纳,只是法国南部的一个小镇,7万多人口,就是因为有了戛纳国际电影节,现已成为世界上最著名、最富饶的城市之一,每年吸引至少6万名电影人和20万名游客,电影节11天创造的价值达9亿美元。北京要打造“世界城市”,必须有文化的支撑!需要逐步积累文化资源,提升文化品位,提高文化影响力。可以说,北京举办国际电影季,适逢其时。
以文化产品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影响力,已成为北京发展的共识。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创造真正独特并为人喜闻乐见、含有中国传统文化、北京元素的电影、动漫等文化创意产品,推动北京走向世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多次指示,要深入挖掘优秀的中国文化资源,不断创新中国元素表现形式,融合中西文化的优长,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加快推进首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
近年来,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突飞猛进,文化产品出口连年增长。“十一五”期间,北京共安排2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近600个文化创意项目,组织认定了包括“中国乐谷”、怀柔影视基地、北京数字娱乐、中国动漫游戏城等30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集聚企业上万家。重点吸引了包括中国动漫游戏城、中国北京星光电视节目制作基地、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等国家级产业园落户北京,提升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实力。与此同时,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街区、村落、工厂不断涌现,增强了产业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2010年,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77.9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692.2亿元,占北京市GDP的12.3%,成为北京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北京不仅在经济上创造了奇迹,而且也正在文化上创造新的辉煌。
打造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毋庸置疑,北京国际电影季将是北京递给世界的又一张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