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在兖州市颜店镇有一处清代的古建筑群——郑氏庄园,一直就想到那里看一看。虽然此处离城区并不太远,但是由于工作繁忙无闲暇之时,一直未能成行。今年国庆放假,终于有机会出行,于是约好友二、三人一同骑车前往。
天高云淡,秋阳灿烂,我们迎着凉爽的秋风,一路兴致勃发。穿过新修的327国道,我们来到被誉为中国乔木之乡的任城区李营镇,道路两旁各式各样苗圃招牌和密密匝匝的各类乔木、灌木向我们迎面扑来。特别是镇北耿南和耿北村之间大片的法国梧桐林,更是郁郁葱葱、遮天蔽日。骑车在林间小道,秋阳斑驳、空气清新,车轮在铺有落叶的柏油小道上疾驶,发出沙沙沙的声音,愈发显出林中的幽静。我们大口大口地呼吸着这天然氧吧的空气,偃仰啸歌,好不快哉。
林行数十里,由于人生地疏,道路不明,我们只好进村问路。指路者为一花甲老人,半卧于巷边藤椅之上,对我们的询问老人一一详细答之。为防我们听之未明,老人竟起身把我们送到一巷口,并站在巷口目送我们走出小巷拐向大路,对老人的热心相助我与同伴们感慨万千,深赞此村民风之淳朴。
几经周折我们终于来到郑氏庄园的所在地——颜店镇洪福寺村。我们向村里的的老乡打听庄园的位置,多数人竟然不知。及至走进庄园才发现这处所谓的清代的古建筑群只剩下两座破败的灰砖灰瓦的房屋,墙缝间暴露着白灰,房顶上长着荒草,着实的荒凉,其中的一座房屋大门洞开,里面堆满了成袋的秕麦,这是一座典型的清朝四梁八柱三间正房。不过,房屋损毁严重,东北一角已坍塌漏雨,四梁八柱上也糊了一层厚厚的白灰以防虫蛀雨淋,不见一些雕梁画栋的颜色。房子周围诺大的院子里晾晒着大片大片的玉米,四周的房屋里也都堆满了粮食,很显然这里已成为当地的一个粮库。这时方才明白刚才打听庄园时许多本村人都不知的缘由了,人们只知道粮库早已不知什么郑氏庄园了。我们有点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感觉,连带的数码相机都没打开。好在庄园的东面围墙保存完好,墙高足有二丈,大青砖到顶间有青条石板,墙上建有垛口,足见当时封建大地主庄园的戒备森严。
正想原路返回,隐约发现庄园围墙的北面在树木的掩映下有用石块砌成的墙体,走近并推开一扇虚掩的锈迹斑斑的大铁门,发现里面全是用石块砌成的像窑洞一样的高大建筑,建筑物的上面生长着许多郁郁葱葱的柏树。问及一位晒粮的老妪,方知这是60年代修建的备战备荒粮库,老妪很热情也很健谈,告诉我们这里就是嵫阳山的南坡。听说这里就是著名的嵫阳山,我们几个顿时来了精神,因为兖州曾经叫过嵫阳县。我们连忙向老人打听上山的路径。老人十分惋惜的说,嵫阳山曾经是兖州八景之一,山上有戏台、有亭阁,只可惜都在文革中被破坏了;而嵫阳山也在最近的几十年间因大量采石已被夷为平地,有的地方还被采掘到地下数米深。听了老人的话我们很是怅惋,我们还是坚持按老人给我们指的路线到嵫阳山去了一趟,果然如老人所言,嵫阳山被开采地面目全非,已经完全找不到山了,有的地方的海拔果真成了负数。在嵫阳山的山坡,我们看到一处写有嵫阳山遗址的石碑,时间是1985年,单位是济宁市。我知道这是著名的龙山文化遗址。想一想四、五千年前的中国古代文明的栖息地,再看一看眼前这满目的乱石削壁,不禁感慨万千。造物主大自然要造就一个嵫阳山需要几百万年的时间,而人类却在短短的几十年间把它从地球上就轻而易举地抹掉了。人类无节制地开发资源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这不禁又使我想起与嵫阳山有同样命运的金乡的羊山,济宁城郊的张山。它们都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山,因为周围无山所以它们小有名气,同样也是因为周围无山,它们受到当地人类更加疯狂的开采。已至这些山大都被采挖地气数渐尽,面目全无。好在随着我市旅游业的兴起,一些正在被开采的名山得到有效的保护如微山的独山,嘉祥的武翟山、真的希望人类好好珍惜大自然馈赠的礼物,利用好,开发好,保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