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据中国文化报报道,3月16日,国家文物局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在济南共同签署《合作加强山东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框架协议》。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文化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出席并在框架协议上签字。签字仪式由山东省副省长黄胜主持。
姜大明在致辞中对国家文物局长期以来给予山东省文化遗产事业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说,此次框架协议的签署,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山东文化遗产事业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机遇。山东将进一步贯彻中央关于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积极落实《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提升文化遗产保护能力、夯实文化遗产发展基础、提高文化遗产管理水平,把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成果更多更快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单霁翔说,多年来,山东坚持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在重大文物保护工程建设、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等方面提供了很多成功经验,尤其是山东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和《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颁布实施,为全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树立了榜样。此次以央省合作模式,推进山东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精神、建设文化遗产强国的具体行动。国家文物局将进一步加大对山东的支持力度,为推动我国文化遗产事业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按照框架协议要求,国家文物局优先把山东省重点项目列入全国文物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项目库,在项目实施、经费安排、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倾斜。山东省将进一步加大文物保护及大遗址保护专项资金投入,加强队伍机构建设,将文化遗产保护重点项目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并组织实施。双方将建立沟通协调工作机制,共同推进大遗址保护曲阜片区、大运河保护申遗、沿海明清海防和近现代建筑群,以及鲁国故城、南旺分水枢纽工程、大汶口遗址3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工作;加快山东博物馆等重点博物馆建设发展步伐,优化博物馆体系,全面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守刚,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董保华及山东省、国家文物局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签字仪式。
又讯 3月17日,山东省文物局在山东博物馆礼仪大厅举行了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评选揭晓活动。单霁翔、黄胜及山东省文化厅厅长亢清泉等出席活动。
山东博物馆自去年11月16日开馆,截至3月16日已接待社会各界观众近65万人次,其中国外游客近13万人次。此次评选根据得票多少,又经过观众代表复选和专家终审,最终评选出鲁国大玉璧、蛋壳黑陶杯等“十大镇馆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