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平家族
何以荣升首富?
在山东的经济版图上,张士平家族及其身后的魏桥创业集团,可谓如雷贯耳。看过本报2010年富豪榜的读者们更是不会陌生,在上届富豪榜上,张士平家族以49亿元的身价名列全省第44位。
而在今年的山东富豪榜上,张氏家族的表现则更为抢眼,以711亿元的巨额财富执金榜之牛耳。对比今昔,不少读者或许心有疑惑:从49亿到711亿,一年翻至14倍,张士平的财富为何增长这么快?
其实,主要是魏桥创业集团股权的厘清让张士平家族的财富浮出水面。一年间,通过前所未有的几次公开披露,张士平家族名下的资产具体数量和规模开始为人所知。借助于这些最新的公开资料和财务数据,张士平这位顶级富豪最终被本报发掘出来。
前首富宋作文
财富缘何缩水?
2010年,宋作文和他的南山集团以396亿元的财富,力压当时的中国首富王传福。而在2011年山东富豪榜上,宋作文家族的财富不升反降,以374亿元屈居亚军。
一年间,南山集团的总资产增至近400亿元,销售收入过500亿元,在2010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上,从188名提高到了168名,事业飞速发展,但宋作文的财富为何降了呢?
宋作文名下的房地产板块业务南山建设重组上市公司*ST九发失败当是主因。2010年8月18日,*ST九发的一纸公告宣告了南山建设的重组计划戛然而止。按照此前南山建设与*ST九发达成了重组协议,宋作文控股的南山建设将成功入主,*ST九发也将摇身一变,成为一支房地产股。然而,在报批阶段,*ST九发的股东大会否决了这一协议,南山建设的借壳上市梦碎,这在很大程度上拖累了大股东宋作文家族财富的增长。
此外,作为南山集团重要资产的旅游业,宋作文及其几位亲属均持有不菲的股权,在去年的山东富豪榜上曾作价5亿元计入财富总额,今年由于缺少准确的财务数据,导致旅游资产无法精确计算,未予统计。
财富总额
为何减少了?
许多细心的读者或许会注意到,在本届富豪榜中,虽然前几位富豪财富大幅增长,但百位富豪的财富总额却下降了,由去年的5689亿元降到了5191亿元,缩水近500亿元。
财富总额缩水是否意味着我省的富豪们走了下坡路?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翻开本届富豪榜,像张士平、姜滨、李登海等诸多上届富豪财富均大幅增多,并涌现出宫传洋家族、李振平等一大批新锐百亿富豪。在新富豪不断涌现的同时,也有一些老面孔财富有所减少,甚至消失在本届榜单上,这缘于本报采用了更加严谨的计算方法。
富豪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名下的企业比较多,或参股,或控股,像南金兆集团的段连文,拥有两家控股企业、两家参股企业、两家境外企业,这些企业2010年的营收状况等关键数据并不完整,为了保证富豪榜的权威和严谨,对一些未披露明确财务信息的名下资产不再计算,这直接影响了富豪财富的统计。
部分富豪
为何消失了?
对比本报前后两份富豪榜,我们发现不少昔日富豪消失在今年的百富榜单上,像金诚石化的周敬才、园城集团的徐诚惠、渤海实业的舒忠峰、华联矿业的齐银山等等。
之所以没有出现在本届榜单上,除了部分企业业绩缩水、富豪财富贬值外,更多的原因是昔日富豪们所在公司的最新财务数据不完整,要么是缺少权威的经营业绩,要么缺少准确的股权比例,无法准确计算富豪的财富规模,所以没有计入本届榜单。
尽管没有上榜,但并不意味着昔日富豪“过气了”。像金诚石化的周敬才,作为山东地炼的骨干企业,一度被称为最赚钱的地炼企业,其财力不可小视;渤海实业的舒忠峰,坐拥国内最大的粘胶纤维工厂;诸城外贸的王金友,作为省内第一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老板,一旦上市,财富难以估量……
滨州富豪
为何这么集中?
记者数了数,在本届富豪榜上,滨州的富豪人数高达18人,数量居全省之冠。尤其是前九位的百亿富豪中,滨州分别占据四席。
在多数人的印象里,要论山东省的富裕地区,青、烟、威等沿海地区首当其冲。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滨州市完成GDP1354.99亿元,而同期青岛的GDP高达4900亿元。从总量上看,滨州似乎算不上GDP的第一梯队。
然而,滨州有自己的特点,首先,人口较少,全市369万人,人均GDP为全国第75,超过了西安、三亚等省外城市、潍坊、泰安等省内经济强市。全市辖六县一区,尽管没有一个县级市,但个别县的经济实力非同一般,其中黄河以南的邹平县和博兴县,经济总量占了滨州的一半。
在邹平、博兴两县,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民营企业、乡镇企业发展格外好,与此相反,国企不仅数量少,规模也不大。
今年的门槛
为何降了不少?
在上届本报富豪榜中,第一百名富豪是恒邦股份的王信恩,财富为24.2亿元。而在本届富豪榜中,第一百名富豪是民和股份的孙希民,财富为12.8亿元。
同样是最后一名,财富从24.2亿元降到了12.8亿元,入选门槛降低了近一半。这是否意味着榜单的含金量缩水了呢?
入选门槛的降低,另有其因。今年的百位富豪共掌握着50家境内外上市公司,而去年同样是百位富豪旗下仅有境内外上市公司19家,时隔一年,上市公司数量猛增2.6倍。
熟悉资本市场者都知道,企业上市后,财富在放大的同时,大股东的股权也被逐渐稀释,这也是造成本届富豪榜单低入选门槛的重要原因。
钢铁巨无霸
怎么低调了?
从行业角度看,本届榜单上,“钢筋铁骨”的势力明显收敛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化工、有色、医疗和机械等行业,尤其是化工行业,占据了榜单的相当一部分。
本报在计算企业家们的个人财富时,为了保持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计算一致性,对非上市公司采取了对应估值的方法,要么按照其净利润和行业市盈率计算,要么对比同类上市公司的市值。无论是哪一种方法,本行业的A股市盈率对财富的计算影响巨大。
按照今年元旦后,中金公司发布的统计数据,A股市场钢铁行业的平均市盈率仅为13.1倍,不仅远低于欧美30倍左右的高市盈率,同时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按照这一市盈率计算出来的钢铁企业市值,低估也就无法避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以钢铁为主业企业的市场估值,企业控制人的财富也随之缩水。
谁的财富
上升最快?
在今年的富豪榜单上,歌尔声学的姜滨家族仿佛坐上了直升机,从去年的43.9亿财富、第51位,一跃进入了前五名,跻身百亿级富豪,令人惊叹不已。
姜滨家族财富倍增的背后,是其控制的上市公司歌尔声学股价的飞涨。
2009年12月31日,歌尔声学的股价为27.65元,以此为基础,在上一届富豪榜中,姜滨家族的个人财富仅为43.9亿元,名列第51位。而一年以后,经过了转、送股之后,姜滨家族持有股份增至2.3811亿股,股价更是不降反升,翻了一倍,达到每股55.23元,复权价82.8元。
受益于转送股和股价暴涨,上市公司控制人姜滨家族财富一年翻了两番,突破130亿元,跻身2011本报富豪榜前五位。
与姜滨一样,同样受益于股价暴涨、财神附身的富豪还有杰瑞股份的孙伟杰和刘贞峰、登海种业的李登海、中润投资的郑峰文家族。这些公司的股价一年涨幅少则三四成,多则翻倍,大股东的财富也随之水涨船高。
枣庄菏泽
今年为啥零上榜?
纵览整个富豪榜,枣庄人和菏泽人恐怕要失望了,在全省17地市中,枣庄、菏泽是仅存的两个无一人上榜的城市。无人上榜,一方面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有关,更重要的是当地民营企业没有做大做强,大型骨干民营企业少之又少。
在本届榜单上,拥有众多大型民营企业的滨州,尽管GDP总量不算很大,却贡献了山东首富等18位超级富豪。像魏桥纺织,是国内最大的棉纺织企业;长星集团,除了拥有香港上市公司群星纸业外,还是国内领先的成套风电设备制造商。与之相比,枣庄、菏泽尽管企业也不少,部分县市经济也发展很快,但拥有行业龙头地位的骨干民营企业还不多。
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有A股上市公司121家,其中济南上市公司已达21家,但枣庄、菏泽尚无一家。大型企业少,上市公司少,是造成枣庄、菏泽超级富豪少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当地部分大型企业不在当地人控制下,如菏泽的步长制药,规模庞大,但所有权为陕西步长集团所有,不能算入山东富豪。
济南青岛
上榜者咋那么少?
在本届富豪榜上,济南共有8人上榜,其中力诺集团贡献了3位富豪,而青岛共有10人上榜,多来自上市公司。济南、青岛合计共有18位上榜富豪,而富豪最多的滨州市就有18人上榜。
根据公开数据,2009年,滨州市完成GDP1354亿元,而同期青岛的GDP高达4900亿元,济南的GDP也多达3351亿元。通过对比,济南、青岛的经济实力均数倍于滨州,但富豪却没有那么多,这与各地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比重有很大关系。
其实,在济南、青岛,并不缺乏大型企业,但这些大型企业多为国有企业,有的是市管企业,有的是省管企业,还有一些属于中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