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说,我们废黜的是孔子的神圣性,恢复的是孔子作为先秦诸子之一的本来面目。这话很公允,但对新儒家而言,只讲了一半。被誉为新儒家中最有原创性的牟宗三说,儒家思想要获得新的生命力,就必须完成一个新的任务:开出新外王。新外王不是别的,是民主政治体制。笔者以为,这就是胡适没有讲到的后半句话。
一般的认识是,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一直是为“家天下”的统治者张目。君为臣纲,设定了统治者的先验正确。不客气地说,所谓的“三纲”学说,是对儒家思想的彻底错解。发明此类见解的人,属于熊十力严辞批评过的“俗儒”、“小儒”乃至“贱儒”之列。
稍微读点儒家经典的人都知道孟子有君轻民贵之说,因此通行的常识是,儒家只讲到了“以民为本”。实际上并非如此,在《孟子》万章篇里,孟子讲到了统治者的合法性应该经过民众的认可。而上一任的统治者,只有将下一任统治者“荐之于天”的权利,也就是说,只有提名权。民主政治的基本要义乃是主权在民,如果一国之民众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统治者,这已经开了民主政治之门。
到17世纪,黄宗羲更是提出学校应该具备独立精神。“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这种意图以学校的形式,对统治权力形成制约的思路,明末大儒顾炎武、王夫之都非常赞同。儒家思想的缺失在于,没有系统地设想出如何保障“以民为主”的制度体制,学校议政这类设想,也并不完善。所以今人读儒家经典,不能照着读就算完事,一定要对如何开出民主体制有新的创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