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梅永红 |
作为由中组部集中选派到地方交流任职的66名中青年干部之一,梅永红去年10月份从科技部来到山东,任济宁市委副书记。在今年1月份举行的济宁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当选为市长。
从中央机关来到地方任职,履新济宁市市长之后,梅永红的角色转换和从政理念,备受外界关注。2月16日,以省人大代表身份前来参加省两会的梅永红,接受了本报采访,畅谈自己的角色转变和履新后的所思所想。
谈任职:
参与到济宁的发展中是一生的荣幸
记者:在来山东工作之前,您一直在中直机关工作,经过这段时间在济宁的工作,您感觉这其中的区别有哪些?您自己怎么看这些区别?
梅永红:从大学毕业后,我就到了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先后在农业部、原国家科委和科技部工作了20多年。过去对基层也不能说完全不了解,我本身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在中央机关工作期间也有很多到企业、农村调研的机会,但这与自己的亲力亲为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
人生本身就是一个不断体验的过程。实际上,这次来山东济宁任职,是我自己的愿望,我觉得这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历练,我希望以此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并且更直接地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到济宁已经有3个半月的时间,现在我为自己能做出这样的选择,能来到山东来到济宁感到庆幸。济宁不仅有着良好的文化积淀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而且现在正处于重大变革时期。我能参与到这场变革之中,确实是难得的机缘,是一生的荣幸。
记者:从工作上来说,现在与以前的不同有哪些?
梅永红: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过去主要从事宏观层面的工作,包括政策、法规、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内容,现在则要面对很多微观和具体事务;二是过去面对的主要是事,现在面对的主要是人,有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还有济宁的老百姓;三是责任也不一样,过去的工作也有责任,但现在面对的对象、事务更具体更直接,所以责任感和紧迫感也就更强烈一些。
记者:您作为66名被选派到地方任职的中青年干部之一,能不能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谈谈对这种交流任职的看法?
梅永红:我主动报名参加的态度,本身就表明了对这项工作的认可。对我个人来说,到地方任职确实跨度很大,有很大的挑战性。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环境、领导和同事,还有自己相对熟悉的业务,而要去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我曾有过很多的忐忑与不安。
但如果长期在中央国家机关工作,我将很难超越自己,很难摆脱某些方面的局限。到地方工作,将使得我零距离地接触实际,从实践中掌握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我相信,这也是中央进行这次干部调配的目的所在。
谈发展:
人不自助天难助
记者:您作为济宁市的新任市长,对“非黄非蓝”的济宁在今后的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定位,有着什么样的考虑?
梅永红:黄三角和半岛地区都已经进入了国家战略,这是大局,中央和省里今后肯定会进一步把资源和政策向这两大区域倾斜。
“非黄非蓝”的济宁怎么办?这是我市干部群众都很关心的问题。有人甚至担心,济宁会不会在今后的区域发展中被边缘化?
我认为对此不必过于担忧。一方面,两大战略的实施对济宁来说也有许多机会,政策的外溢性决不会因为行政边界而终止,我们希望更多地参与进去;另一方面,济宁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在山东的整体发展中始终都会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完全应当有这个信心。
记者:您说的济宁的独特优势是什么?
梅永红:比如人口、资源、区位、文化等。济宁有800多万人口,地处4省交界之处,资源也非常丰富,煤炭产量占了全省的60%,已经探明的稀土和铁矿石储量巨大,1266平方公里的南四湖是北方最大的淡水湖。特别是经过2000多年积淀下来的儒家文化,正在跨越时空的界限,焕发出无与伦比的独特魅力。
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是发挥和利用好这些独特的优势。当下最要紧的是理清思路,找准方向,明确重点,一步一步地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人不自助天难助。外界条件固然重要,但说到底,济宁的发展还是要看我们自己怎么办,看我们自身的努力程度。只要找准方向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我们肯定会有同样美好的前景。
记者:您过去的工作经历,对济宁今后的发展会起到什么特殊的作用?
梅永红:我过去长期在科技部门工作,这种经历肯定会在现在的工作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济宁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近年来一直在为实现经济转型而努力,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事实上,济宁目前最稀缺的就是人才和科技要素。我们希望通过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引导各种创新要素向济宁汇聚,为济宁所用。
谈管理:
让百姓知道政府部门不是衙门
记者:今年是您第一次参加省两会,能不能说说自己的具体感受。
梅永红:第一次参加省两会,感受最大的是责任。代表们在这个大平台上表达民意和社会诉求,这也体现了民主的价值。多次参加小组讨论,我感到人大代表们对经济社会发展、民生和政府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都很关注,他们都是带着责任和使命来到这里的。
记者:在改进政府的管理方面,您有什么样的考虑?
梅永红:现在的社会环境与10年前和20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加快政府自身改革已经显得非常紧迫和必要。但是,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仅需要改革的理念,更重要的是找到改革的方法和途径。
我特别重视三点:一是要建立学习型政府。在当今这个变革的时代,不具备学习和吸纳知识的能力,就不可能与时代同步,更不用说引领时代前行。二是要建立法治政府。现在的法治环境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政府的行为已经被各种法律法规所规制。因此,各级政府都必须全面强化依法行政的意识,使所有的行政行为都能于法有据。三是要建立服务型政府。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政府的功能必须随之而变,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社会结构已经越来越扁平化了,一个高高在上、凌驾于社会的政府只会背离人民群众的需求。
记者:济宁已经连续推行了几年的干部作风评比,还会继续坚持下去吗?
梅永红:济宁市委市政府几年前决定开展“十佳”和“十差”基层服务单位评选,这是一个创举。开展这项活动不是为了获得新闻噱头,制造轰动效应,而是为了不断改进机关作风,注意倾听百姓的呼声和感受。同时,也让老百姓知道我们的政府部门不是衙门,他们有监督的权力。
毫无疑问,被评为“十差”单位,干部职工的心理压力肯定很大。但我认为,只要我们的出发点和愿望是好的,行为合法合规,还是应该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