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门功夫(梁山功夫)本是与少林、武当、峨嵋齐名的中华武术四大门派,可后来由于其隐蔽性传承、其它门派陆续传入等因素而相对滞后。如何将这一武术门派发扬光大,如何将中华武术得以传承,成为当前门派中人首要考虑并为之不懈努力的问题。出生于临沂的子午门功夫第二十二代传人左安斌(法号延斌),面对记者的采访道出心声——
尽毕生之力传承梁山功夫
子午门功夫创自梁山好汉
印象中的武功大师,应该象武侠小说中的大侠那样身形矫健、举手投足间飒飒生风。见到左安斌时,记者发现左安斌的确显得干练利落,有着习武之人最重视的精、气、神。左安斌告诉记者,他所练的子午门功夫也称梁山功夫,是梁山好汉所创,经过上千年的代代相传,走到今天。 资料显示,北宋末年(宋徽宗年间),以宋江为首的108名英雄好汉,啸聚水泊梁山。武松、燕青等人,经常到梁山县北部门工山建福寺与方丈圆通大师切磋武功,后经反复研习,共创“子午门功夫”。《梁山县文史资料》第4辑和第12辑中记述:“六工山建福寺有个老和尚,法号圆通,收小和尚近百人,有非凡的武艺,刀、枪、剑、棍无一不精,气功法术高超,个个刀枪不入,称霸一方。传说花和尚鲁智深投奔梁山时,途经此处,曾与建福寺的僧人比武,胜了建福寺的师徒,被尊为师。六工山从此成为梁山寨北部的哨卡”。 关于子午门名字的由来,据传一是因好汉们每天在子、午两个时辰练习此功;二是此功练习先天之躯补后天之精华,练后天之精华补先天之不足,二者相辅相成,先天为阴,后天为阳,阴为子,阳为午,功夫练到一定程度后,练功时身上就会出现一股热流和一股冷流,热流被称为火侯,冷流被称为“精华之泉”,武林形容此功厉害,又把子定为生,午定为死,喻意出拳抬腿可决定对方生或死,故名“子午门功夫”。 “正因为此,师傅在临终前千叮万嘱,不允许我用武功对人,特别是在与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我当时并不知道这门功夫的厉害所在。但我得听师傅的话,所以从来不在与别人发生冲突时,一时冲动使用自己的功夫。”左安斌谈到子午门功夫时,告诉记者。
功夫传入临沂近四百年
对于子午门功夫在临沂的传承,史料也有所记载。左安斌在叙述这一段事情时,如数家珍。 据史料记载,顺治十六年,子午门十三代掌门唐思明巡视九宫山时,临沂义军领袖左泉翁经推荐拜唐思明为师,并于康熙一十二年接任子午门十四代掌门。 1853(清咸丰三年)~1863年(清同治二年),在鲁南蒙山一带,陈更池、程四虎、张芳义、徐鸣意、夏云彬等人,先后在仙姑山、水寨,吴王崮、晒书台、张里庄等地结幅起义,并与旗山孙化祥、滕县马传山、淄川刘德培等部联合,盛时逾万人,成为鲁中地区一支著名的幅军。各地官府惊呼其“势甚盛”、“愈扑愈炽”。他们坚持斗争10余年,方被镇压下去。而在费县旗山一带,有关人士设馆授徒传承子午门功夫,此后子午功夫开始在蒙山一带秘密传播。 民国初期,子午门功夫在蒙山一带广泛传播。民国16年(公元1927年)鲁南子午门功夫传人奇真,被子午门十九代掌门空远禅师指定成为子午门二十传人,并继承掌门执掌60年。 20世纪末期,子午门功夫在鲁南蒙山一带广泛秘传。隐居莒南天佛山的游僧德仁和尚便是其杰出代表。而子午门功夫二十二人传人左安斌,则是德仁和尚的徒弟,临沂土生土长的子午门功夫的修炼者与传承者。
身在子午门,不识真功夫
在左安斌的习武历程中,先后师从几位大师。而教授左安斌“子午功夫”的德仁和尚,是左安斌进入子午门的第一位导师。1989年前后,左安斌开始随师学习、修炼子午门功夫。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左安斌从未间断。但因子午门功夫的传承要求,当初他并不知道自己所学是什么功夫。 左安斌是临沂莒南县人,出身武术世家,自幼习武。家传的迷踪拳和连环腿更是北方的优秀拳术代表。左安斌从小就在叔叔的言传身教下修炼各项基本功,从各项基本功学起,后来逐渐掌握了一些少林绝技。因为经常在天佛山练功,左安斌结识了在天佛山隐居的高僧德仁和尚。1989年,在叔叔引荐下,左安斌拜德仁门下,习练一种号称子午的功夫(德仁自幼习武,从小走遍大江南北,与全国名地武林高手、奇人异士切磋、交流从未遇敌手。90年代在天佛山隐居,秘传功夫)。因为有良好的武术功底,左安斌一直深得德仁师父得关爱。在德仁师父的言传身教下,左安斌历经习得套路、器械、内功于一身。2000年,年事已高德仁师父为了让左安斌能够学有所成,汲取众家武术之精华,便将其引荐至嵩山少林寺,拜少林方丈永信为师,并得法号延斌。由于深厚的武功功底,左安斌很快成为正式的少林武僧, 在少林寺习武期间,左安斌经常得到南少寺方丈永国师父的指导,并与少林武僧延宏,少林俗家弟子杨德志结为好友,功夫也日益进步。按照德仁师父的教导,不管修禅练武到多晚,左安斌一直坚持每天把德仁师父所授武功复习一遍。凭借坚强的毅力和刻苦的精神,左安斌在多届少林武术节中都取得优异的成绩。 2002年春末,因德仁师父年事已高需人照料,左安斌告别少林恩师回莒南天佛山照顾德仁师父。同年冬天,德仁师父在天佛山圆寂。遵循德仁师父的遗命,刻苦修练‘子午功夫’,左安斌在师父圆寂后重返少林寺,不论严寒酷暑加倍练习。 在少林寺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左安斌的师父发现他所练的子午功夫注重腿术,不管是是实战、健身性都酷似流传在齐鲁大地的子午门功夫。2002年国际武术节上,经方丈永信禅师引荐,左安斌见到了子午门功夫二十一代掌门宋义祥。在宋义祥的要求下,左安斌演练一套德仁师父教授的拳法。左安斌的一招一式大开大合,收发得当,庞大的气势让方丈永信、武术导师永国禅师、少林高僧德扬、延鲁等为之一震。宋义祥当即表示左安斌所练的功夫历属子午门的一种,并且已经习练到一定的境界。经各位禅师的大力推荐,俗家弟子左安斌正式拜子午门功夫21代掌门宋义祥为师。 “那十几年的时间里,我只是按照德仁师傅的指导苦心修炼,并未追究这是什么功夫。直到见到宋义祥师傅之后。”左安斌谈到此处,笑了起来,“子午门功夫的传承一直都是如此隐秘。” 随后,为了完成德仁师父临终的愿望,传承和发扬子午门功夫,左安斌追随恩师宋义祥回到子午门功夫的发源地六工山,继续研习子午门功夫。在宋义祥的悉心教导下,左安斌每日和众师兄刻苦练功,经过几年来的刻苦学习和种种武功武德考验,宋义祥指定左安斌为子午门二十二代传人。在跟随宋义祥师傅期间,经中国功夫研究会、嵩山少林寺武术协会评定,左安斌获得一级教练员证书、一级拳师,多次在武术大赛上获得荣誉。
尽毕生之力传承梁山功夫
在左安斌看来,他作为子午门功夫的第22代传人,在功夫的传承上,有着完全不可推卸的责任。2006年,他从梁山回到临沂之后,一直都在思考子午门功夫的传承方式。 萌发于中华齐鲁大地的子午门功夫,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深受兵家、儒家等齐鲁文化思想的影响。其技击动作和门规律戒都充分份体现出独特的文化内涵,它的萌发、流传与发展深受齐鲁文化影响,是中华传统的一部分。但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讲,子午门功夫又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功夫一向为单传、秘传,历史上留下的文字资料几近空白。挖掘整理子午门功夫这一宝贵的历史财富,不仅填补了中华武术发展史上的一片空白,而且,对丰富齐鲁武术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意义。 据了解, 为把梁山功夫发扬光大,梁山县不久前已向上级文化部门正式申报梁山功夫(子午门)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对梁山功夫的传承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作为梁山功夫的二十二代传人,左安斌更是身负梁山功夫传承的重任。“作为子午门功夫的传人,要不断加深自己的武功修为,这本身就是对这门功夫的一种传承,也才能将这门功夫更好传授给下一代。”左安斌说。 “我现在已经有二十多个学生了。”左安斌表示。原来,回到临沂后,左安斌招收了二十多个意愿习武的学生。他表示,以后时机成熟缘分到来的时候,他就会招收正式的弟子,全面的教授其梁山功夫,将梁山功夫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