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闸上的故事——押粮官胡良运

来源:孔孟之乡 作者:刘迎水 陈巨慧 发布时间:2018-06-15
摘要:明清时,微山县南阳镇是水上运输和商品交易的交汇点和重要的商埠码头,每年从江南船运的皇粮经此地北运京城。

南阳镇皇粮殿

  明清时,微山县南阳镇是水上运输和商品交易的交汇点和重要的商埠码头,每年从江南船运的皇粮经此地北运京城。为接送保护皇粮,朝廷专门在此设守备,南阳镇建起了皇粮殿。

  皇粮殿是负责皇粮调运、中转及上层社会祈福许愿的地方。由于南阳镇居运河中部,每年从江南船运的皇粮经此地中转后运往京城,从南方来的粮船过南阳时需要把部队专用的“牙旗”,换上皇家专用的“黄旗”,从此便一路畅通,直至京城不得再随意验查。

  为接送保护皇粮安全,明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南阳新河开通后,在新河神庙前建皇粮殿,皇粮殿面西北(京城)而建,在南阳意为面朝天子,能够得到皇帝的恩赐。后来,皇粮殿逐渐成为人们抢烧头香祈福的地方。明清时期很多想吃皇粮或正在吃皇粮的人到皇粮殿许愿后都实现了愿望,当时皇粮殿的灵验可谓名声在外。于是留下了“皇粮殿里磕了头,一辈子都不犯愁”的俗语。

  据现存的《平寇救民》碑记载,流寇侵占南阳时,皇粮殿被毁。2010年恢复重建。

  皇粮殿供奉的不是粮神,而是观音、财神、龙王,为什么呢?一则为祈求风调雨顺、粮食丰收,二则为祈求运河风平浪静、河道畅通,三则为祈求顺心如意、财源滚滚。现在皇粮殿里还陈列了粮食生产、加工、销售、运输的传统用具以及明清时期有关运河的石碑、拓片等。

  为朝廷押送皇粮,则少不了押粮官,胡良运就是南阳镇押粮官中最有名的一个。

  据说,胡良运年过而立尚未娶妻,平时不讲仪表,趿拉着双鞋,腰系稻草绳,邋邋遢遢,左邻右舍对他不甚了解,有时看到他踢上几脚,打上几个回合,但有没有真功夫,无人知晓。有好奇的伙伴为识他真面目,有时挑逗他,他却极少上当,不言不语任其挑衅,或有时说个笑话、出个傻相,溜之大吉。

  有一年春天,胡良运大胜前来招婿比武的傲气小姐“江湖青侠”,威名大震,很快就成了“押粮官”。从南方往京城护送皇粮,一路上免不了碰上土匪强盗,抢劫皇粮,但都被胡良运打得屁滚尿流。

  由于胡良运护送皇粮有功,在辞官回家的时候,皇帝专门为他发了一道圣旨,大意是让地方官员对胡良运的晚年生活给予照顾,这道圣旨算是胡良运的“护身符”。

  回到家后,胡良运仍在南阳镇上生活,尽管有“护身符”,仍时常遭到土匪强盗的骚扰,他们多是来报复胡良运的。为了图个安静,胡良运找了一个武林高手为他烧火做饭。这天又有几个人来寻胡良运,正在探问胡良运住在哪里,恰巧为胡良运烧锅的家丁挑着水桶走过来。被探问的人告诉那几个人说:“过来的那个挑水的就是胡良运的家丁,专管烧锅打水。”

  这几个人追了上去,家丁说:“等我打好水,就带诸位一块回去,胡良运老爷正好在家。”这几个人就尾随家丁去打水,家丁挑着水桶走在闸口上,故意把一只鞋掉到运河里,只见家丁挑着水桶,从离闸口10米高的水面上,一个燕子撮水式把鞋穿上,还挑上来两桶水。那几个人大吃一惊,心想:“为胡良运烧锅的家丁都有如此武功,胡良运能是个好惹的主吗?”吓得这几个人也不跟家丁去找胡良运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去找胡良运的麻烦。

  胡良运的武功有多高?据他的后辈人讲,他能在百步之外把一个人打倒,叫百步穿杨。

责任编辑:孔孟之乡
0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旅游 | 儒商 | 名人 | 宗教 | 曲艺 | 武术 | 碑学 | 图片

© 2006-2020 孔孟之乡 版权所有 邮箱:kmzx@qq.com

鲁ICP备06020822号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