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传统的济宁“慈孝兼完”牌坊楹联

来源:孔孟之乡 作者:赵星灿 发布时间:2017-01-13
摘要:

  在济宁市任城区翰林街南首,有一座全石结构门楼式建筑“慈孝兼完”石坊,这座牌坊是为表彰当时的“国家级”道德模范而建造的,也是济宁市现存的、唯一表彰“国家级”道德模范的节孝牌坊。

  牌坊作为中国传统特色的建筑之一,主要有表彰功勋、科第以及忠孝节义的作用。古时候,为了表彰在“忠孝节义”方面功勋显赫,或对朝廷做出过贡献的人士,当朝政府会批准在这些人士的故乡修建牌坊,号召人们以此为榜样。

  济宁翰林街上的这座牌坊因为临近学校,有不少学生上下学从石牌坊旁边走过,给古朴、庄重的石牌坊增添了生机。附近的一位周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就在附近居住,有时候会抬头看上一眼,上面有许多人物雕刻得非常精美,在牌坊的西侧竖立着一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只知道纪念一位女性孝牌的牌坊,但并不清楚石牌坊具体由来。

  据了解,“慈孝兼完”牌坊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为旌表奉直大夫王怀远之妻敕建的“节孝坊”。因石坊中间横额上有工部郎中史大伦所题“慈孝兼完”四字得名。慈孝兼完牌坊座东朝西,宽8米,高7米。上层正中悬有镂空滚龙镶边,上刻“圣旨”的竖匾一块,匾下为高浮透雕二龙戏珠图案条石,中层横条石刻有“亲井臼”“奉老母”“教子读”的三组人物故事画面。由于该牌坊是由清朝乾隆皇帝钦赐,在当时,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凡路过牌坊的大小官员,必须“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正因如此,树牌坊是旌表德行,承沐后恩,流芳百世之举,是古人一生的最高追求。

  牌坊做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往往与楹联文化联系在一起,也会通过牌坊上的雕刻绘画的各种图案所表现出来。

  在济宁“慈孝兼完”牌坊的中间两根坊柱上,前后两面分别刻有两副楹联,分别是:

“天姥三贞垂万古,女宗九烈表千秋”

“柏节凌霜经四起,兴风寒裸抚三极”

  楹联词句用来赞誉妇女的贞烈,是女子的楷模,名垂千秋,具有浓厚的传统礼教色彩。

慈孝兼完牌坊

责任编辑:admin
0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旅游 | 儒商 | 名人 | 宗教 | 曲艺 | 武术 | 碑学 | 图片

© 2006-2020 孔孟之乡 版权所有 邮箱:kmzx@qq.com

鲁ICP备06020822号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