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诚膜拜,理性高考——高考生礼拜孔子之我见

来源:孔孟之乡 作者:陈霞 发布时间:2017-06-06
摘要: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开始。在中国社会,高考在很大程度上无疑是决定一个人人生命运的关键时刻。因此,每一个考生及其家长,都对这次考试非常重视。为了能顺利考上理想的大学,很多考生及家长在不断加强自身努力之外,还尽可能地寻求其他一切可以助力高考的渠道。所以在高考前,就出现了很多考生和家长烧香祈福、膜拜孔子的现象,这在网上引起热议。到底高考该不该礼拜孔子?考生又该如何对待高考?下面,就谈一谈我个人对此的一点浅见。

  首先,对于高考生及其家长祭孔祈福这种现象,我认为无可厚非。一方面,这是人面对人生重要事件的一个自然反应。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近年来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普及与影响取得了一定成效。

  中国人常说一句话“尽人事,听天命”,虽然强调自身行为(人事),但是由此也可以看出,在这个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度,实际上也有一种对类似“天命”这种神秘事物的敬畏与期冀。因此,当遇到人生大事,在竭尽一切人事而无力再有其他施展方式的时候,人们便会寄希望于“天命”。在当今社会,高考也是人生中的一件极为重大之事。虽然人们常说“条条道路通罗马”,但是,在条条通往代表着成功、理想的罗马之路上,高考无疑是一条捷径。所以,无论是考生,还是家长,都非常重视高考,都想尽办法争取在高考中获得高分,从而可以上个好大学,今后有份好工作。而当考生已经尽其所能地做好了一切准备,或者说一些成绩差一些的考生,他的能力已经如此,在这种“人事用尽”之时,无论是考生还是家长,还有最后一根稻草,那就是祈福于“天命”。

  那么,这种“天命”向谁诉求?在我们中国,最主要的应该是求神与告祖。向神灵、祖先祈求庇佑相助,估计是大多数人,特别是家长的行为,将自家孩子的人生大事庄严地告知祖先神灵,祈求能佑护他(她)取得好成绩,考上理想大学。特别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广大农村,渴望孩子跳出“农门”的家长们,往往会如此祈福。

  而除此之外,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夫子,自古以来更是知识分子们以求进身仕途而祈福的对象。我们知道,孔子开私学教育之先河,弟子三千,泽被后世。而自汉代以来,其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更被定为一尊,孔子所手订之《诗》《书》《礼》《易》《春秋》诸文献更被尊奉为“经”,成为学子们进身仕途的必修科目。特别是自隋唐开创科举考试以来,儒家经典更是成为考试的内容。不仅如此,为了推行政教,自唐代以来,各地广建文庙。这种文庙,又称学庙或庙学,是将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与祭祀孔子的礼制性庙宇相结合的国家行政教育场所和祭孔场所。所以,自古以来,学校教育与孔子密不可分。近代以来,虽然随着科举制度的消亡和现代教育的确立与发展,学校教育与孔子的联系已经不那么密切,甚至一度完全割裂。但是,孔子及其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一直影响着国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民族自信心提升,人们对以儒家文化为主干的传统文化开始重新审视。而近年来的国学热、读经热等传统文化复兴之势,更催生各地对文庙加以修整、开放,在学校塑孔子像,在教学内容中增加儒家文化知识等措施。可以说,在现代社会,无论是对家长,还是对考生来说,孔子不仅不再陌生,不再排斥,而是非常的熟悉与亲近,并对其“万世师表”之身份有着首要了解。因此,在高考之际,怀着一种祈福的心理,家长和考生们向孔子顶礼膜拜,祈求福佑,这实际上是对美好愿望的一种期冀,对紧张心理的一种宽慰。对于每个对未来充满的希望的考生来说,这无可厚非;对于望子成龙的父母们来说,也无可厚非。

  其次,心怀祈福心理是好的,但是,如果将高考的成败都寄托于对孔子的膜拜,就未免迂腐。无论考生,还是家长,我想心怀这种心理的人应该属于极少数。人们常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高考也是如此,虽然考试时间只有两天半,但这两天半,是对十多年学习效果的一个呈现,一个总结。如果平时不努力,不好学,任凭你对孔子如何虔诚,如何膜拜,都不会让这两千多年前的老夫子化腐朽为神奇。这是事实,也是现实。因此,高考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自己,而不是任何神灵、先师。如果将考试的成败,都寄托于这些不可捉摸的事物,那就是自欺欺人。

  最后,我认为,学校、文庙管理部门应做好对学生的文化认知与思想的正确引导工作。在传统文化逐渐走向复兴的今天,许多学校都塑有孔子像,各地的文庙也对外开放。那么,学校是否向学生详细地介绍过孔子及其生平,让学生对孔子有个客观、熟悉的了解?如果对孔子的身世生平有相当的了解,那么,在那些对未来充满希望与期冀的稚嫩心灵中,孔子就不是高高在上的“神”,而是一位被他们簇拥于身边的和蔼可亲的老夫子。这位老夫子可以尊敬,可以仰望,可以膜拜,但他就是一位“温而厉”的老师,每一个学生用功与否他都会看在眼里,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否他也会记在心里,但他批改试卷的朱笔绝不会偏私于哪一个学生。在这样的认知与感受下,学生们自然不会临时抱佛脚,将孔子作为高考中救命的稻草来膜拜,而是理性地对待高考。

  此外,作为祭祀孔子的文庙部门,应该加强对文庙的管理,而不应该为了利益创收,趁高考之际,宣扬一些神秘思想,来误导考生及家长。孔子生前,就反对“怪、力、乱、神”,作为后世祭祀孔子的场所,文庙更应该庄严、肃穆,那些叫卖高香,并认为烧香膜拜就能让孔子保佑考生取得好成绩的言论,实际上是对孔子的不尊,也不利于人们对孔子的正确认识。因此,文庙的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加强管理,使人们能客观地认识孔子,理性地礼拜孔子。

  总而言之,高考前学生为了放松紧张心理,并对即将来临的人生大考进行祈福,不论是求神、告祖,还是向先师孔子进行膜拜,都无可厚非。但是,祈福只是一种美好心愿的表达与诉求,高考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平时自己的用功与否。因此,孔子可以虔诚膜拜,但是高考必须理性对待。

  (作者:陈霞,孔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旅游 | 儒商 | 名人 | 宗教 | 曲艺 | 武术 | 碑学 | 图片

© 2006-2024 孔孟之乡 版权所有

鲁ICP备06020822号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