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邹城市郭里镇前、中、后黄三村,太平镇高庄村、夹道村,鱼台县张家寨村居住有宋代大儒张载后裔。 据后黄山村张怀亮先生《村史轶事》《始祖张载》记载,“吾祖生于陕西眉县,因仕元,宦游于燕,遂筑居焉。四世而生始祖克敬,字慎修,慕圣人之化,欲近圣人之居,当大明初年始迁邹县西南乡朱庄村。”考之张载族系及迁衍,对照黄山张氏族谱,邹城张载后人繁衍、迁徙的脉络十分清晰。张载,生于宋天禧四年(1020年),卒于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葬于陕西眉县横渠,妻郭氏携子张因(二世)迁河南南阳,金人入主中原,宋室南迁,金人封张因为“朝列大夫”,封张载第三世张炎(张因之子)为“中奉大夫”,并将其迁居陕西凤翔府,第四世张昶被金国封为“奉议大夫”,第五世张晋、张智。后因战乱,张炎及其后裔先后离开关中。后来,张晋仕元,授“定远大将军”“睢州防御使”,封食邑于滦,开始了张载后人在燕地的繁衍。据邹城市郭里镇黄山村张氏族谱及祖茔碑文记载,张载第八世,也是滦州张姓第四世张克敬于明初迁居山东邹县,始迁地为西南乡朱庄 村(今邹城市太平镇高庄),再迁夹道、黄山及鱼台张家寨等村,这也是目前见之于报道的山东唯有的张载后人,在邹已繁衍25世,为张载后裔三十二世,仅邹城市即有近3000人。张载后人迁邹600多年来,不忘先祖教诲,诗礼传家,耕读为先,读书入泮者众,不乏出仕为官者,五世祖张旻任漷邑少尹,六世祖张天叙官至将军。即便现代,也有张载后裔任职邹城市机关部门及市级领导干部,2013年,黄山张姓后生张洋以邹城市第一名的高考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其先祖的风光依旧。 “慕圣人之化,欲近圣人之居”这是张载八世孙张克敬仰慕亚圣而迁居邹城的原因。侯祥斐先生《寻访张载后人》一文说,在亚圣故里能寻到张载后裔,是很有意义的。张载继承了孟子的心性论,也自比孟子。南宋的陈亮曾说:“世以孟子比横渠,”有学者说,此论显示出张载与孟子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相似一方面在于张载与孟子一样对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具有自觉的担当精神;另一方面则在于张载与孟子在思想上具有明确的联系。《宋史.张载传》称横渠之学“以孔孟为法”,王夫之则在《张子正蒙注》称横渠之学是“《论》《孟》之要归也”。凡此,都说明张载与孟子确实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张载(1020—1078)字子厚,世居大梁。祖父张复在真宗朝为给事中,集贤院学士,赠司空。其父张迪仕仁宗朝,终于殿中丞,知涪州事,赠尚书都官郎中。由于家道清寒,张迪死后,全家便侨居凤翔郿县(今属陕西)横渠镇之南大振谷口。张载的学术又称为横渠之学,他开创的学派被称为关学。张载的思想在北宋的理学中,同二程的理学相比,有自己的特色,在理学形成过程中有独特的地位。 张载研求“六经”,同时与当时二程、邵雍相互交往、问难。嘉祐二年(1057)张载登进士第,任祁州司法参军,又迁丹州云岩令,签书渭州军事判官公事。任职期间,在兴教育、变风俗、关心民瘼以及断狱案诸多方面,颇有政声。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冬,被召入对,神宗询以变法事,张载以“复三代为对”。除崇文院校书。但他同朝中执政大臣议论不合,次年,他的弟弟张天祺因为极力反对新法,受到贬斥。张载不愿在京师呆下去,请求回故里。一批学人师事张载,形成一个学术群体。吕大忠、吕大钧、吕大临,三吕兄弟执弟子之礼。苏昞、范育、游师雄、种师道等,先后俱列门墙,关学兴盛。 熙宁十年春,张载被召还馆,乃知太常礼院。朝中有关的官员同他议礼不合。时他身患重病,无心在京师住下去,又一次辞官;在回陕西的路上,路过洛阳见二程。十二月,到达临潼,便与世长辞。从理学形成的角度看,张载创立的关学,至少有这几个方面是值得提出来的。 一、《西铭》与理一分殊的思想。张载的著作很多。重要的篇目有《正蒙》、《横渠易说》、《经学理窟》、《张子语录》等。《西铭》在张载的作品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开篇写道: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张载把乾坤的天,作为万物也包括人的父母;人在天地之间,与天地混然为一。张载的思想是万物万事为一,他在《经学理窟·诗书》中说:“万事只一天理。”乾坤是万物、人的父母,但是人、物毕竟相异。这里面包含了理一分殊的思想。 二、太虚即气说。张载认为世界的本体是“气”,他在《正蒙》开篇的《太和篇》中说:“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总之,气为万事万物的本源,万事万物的变化是气的变化。《诚明篇》说:“性者,万物之一源”,“性与天道合一存乎诚”,张横渠把性、天道归之于“诚”,这是他的心性论的一个方面,也应当指出。世界上各个事物都有两个对立的双方,张载称作“一物两体”,而“一物两体者,气也”。所以他的气的本体论又是辩证的运动观。 此外,张载指出人人都有“天地之性”,但由于“气质之性”的差异,造成人和人的不同。为了成圣人、君子,应当“穷理尽性”、“穷神知化”。学习可以改变气质之性,“今人所以多为气所使而不得为贤者,盖为不知学”。 总之,张载的气本体思想,在宋代理学家中,显示了他的特点,显示了他在理论上的光彩。他的理论思路和一些命题成为宋代理学的思想资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是张载的“横渠四名句”,虽历千年而不朽,仍能振奋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