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庄:周天爵与“三和楼”曹家旧事

来源:孔孟之乡 作者:曹福臣 发布时间:2016-09-21
摘要:

  现济宁市嘉祥县梁宝寺镇驻地曹家庄,清属汶上县。在康乾年间,这里有一大户人家的庄园。第一代庄园主人曹国泰,一生习武,一条白楝杆练得炉火纯青,名扬四方,无人能及。他下有六子,个个身受家传,武艺高强,全部以武庠生报效国家,驰聘疆场,博得功名。其中第四子曹永清,为乾隆乙酉科举人,丙戌科进士,授职江南建阳卫守备,诰封武德骑尉。乾隆及嘉庆皇帝曾四下圣旨,旌表其门,这四道圣旨碑至今仍收藏在本族“文献家祠”内。

  由于国泰公治家有方,六个儿子又各有成就,便广置田产,大兴土木。土地蓄积达两万余亩,官方为其悬挂“双千顷”牌匾,以示重视。庄园仿孔府样式构建,房舍达一千余间,雕梁画栋,青砖碧瓦,气势恢宏,巍峨壮观,规模与栖霞牟氏庄园齐肩。六个儿子各居一院,人称“六股院”,又称“六大门”。中心建筑取天地人和之意,名为“三和楼”。于是便有了“昆山赵,紫楼刘,大河以西三和楼”的民谣,分别说明这三户人家在鲁西南名显当地,富甲一方。

  斗转星移,时光迈入了嘉庆朝,第四代庄园主人曹仿彤,为人明达事理,豪爽任侠,仗义疏财,广交友朋。他虽然没有踏上仕途,但他所结交的一批文人名士,有的在后来成为朝廷的重臣,使他与官府豪门的渊源颇深。有一首民谣道出了他与官家的枝缠根绕:“周天爵(湖广总督),刘毓珂(闽浙总督),曾漫波(翰林院学士),还有曲阜的孔二哥(衍圣公之女嫁入曹家,故为姻亲)”。特别是周天爵与曹仿彤的故事,更是在当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流传至今。

  话说嘉庆十年(1805年),曹仿彤的庄园私塾内请来了一位教书先生,他名叫周天爵,乃阳谷县张秋镇窦营村人。此人幼聪早慧,天禀向学,嗜书如饴。十六岁便入选乡邑贡生,声名鹊起。怎奈家境贫寒,虽有满腹经纶,但无力再取功名。他只得先以教书为生,意在得遇伯乐,助其添翼,徐图再起。

  年近三十的周天爵来到曹家后,曹仿彤早闻大名,相待极尽师生之礼,衣食住行关怀备至。周天爵也看到曹家尊师敬贤,崇文尚德,家风淳厚,故而也愿施展身手,竭尽所能。时光过了半年有余,曹仿彤了解到先生学识不凡,将来前程不可估量,对先生照顾愈加细致,唯恐稍有纰漏。经细心观察,发现先生在吃饭时有一个异常举动,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原来曹家对先生招待每餐必有四菜一汤,周天爵在就餐前,必先选出一道自认为最好的菜,端放在居室的正堂条几上,沐手顶拜三次,方才就餐。饭后,他让放在条几上的菜原样撤回,一筷不沾。曹仿彤原以为菜做得不合先生口味,安排厨师百般调制,总是不能如愿,只得抱歉地去问先生。周天爵见主人曲解了本意,只得如实相告:“自来贵府,待如上宾,实乃有辱厚恩。卑人虽然衣食无忧,只是栖身贵府,与家中老母分隔,无法与老母亲分享天福,深感惶恐,故留一菜,以表对母亲的愧疚之情。”听得先生如此一说,曹仿彤恍然大悟,对周先生的孝母之心深表敬佩,责怪自己虑事不周,当即表示:“请先生在此安心教书,我将派人专门侍奉老母,绝不会再让老母受衣食之苦。”

  从此以后,周天爵没有了后顾之忧,更加敬重曹家慷慨仗义,与曹仿彤的感情日益加深,二人食则同桌,息则同床,家事国事无话不谈,亲如兄弟。白天曹仿彤跟周天爵学文,夜间周天爵跟曹仿彤习武,成了师傅的徒弟,徒弟的师傅。每至年节,周天爵提出回家探母,曹仿彤都将自己如何安排老母之事详细备述,百般安慰,千方百计阻止周天爵回家。

  时光一晃四年,恰逢北京大考,周天爵提出辞行。曹仿彤这次却出奇的爽快,当即吩咐家人备好车轿,催先生赶快启程。分别前,二人依依不舍,含泪相勉,千叮万嘱,互道珍重。最后,曹仿彤从腰间拿出二两纹银,放在先生手上:“此距窦营尚有二百余里,望先生权做路上之资。”周天爵登程北去,手里掂着曹仿彤交付的二两碎银,心里却犯了嘀咕。心说我在曹家四年未曾探家,与曹仿彤又有这等的交情,按常理一定不会亏待周某,会给予丰厚的工钱,回家奉与老母,在老人面前炫耀一番儿子在曹家四年的作为,证明儿子有本事、有出息。可现在只给了这点盘缠,叫我如何向分别四年的老母交待?不知他曹仿彤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实在让俺心焦意乱,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啊。

  周天爵想了一路,不觉来到了阔别四年的窦营村,村边下车远眺,差点惊倒,吓出了一身冷汗。原来,在自家过去破旧的宅院上,已是一座青瓦入云、广厦连片的大府院。周天爵心说不好,俺四年未曾回家,家中的老宅子都卖了,老母亲安身何处,性命保与不保尚未可知。曹仿彤呀!这四年你可把俺周天爵骗得好苦!周天爵站在府院前呆愣了半晌,回过神来,他飞步前去探问,守门人告曰:“这是周天爵老爷的府邸。”啊!周天爵此时心里似有所明,赶紧入堂拜见老母,母子抱头互诉分别思念之情。母亲含泪诉曰:“你走四年,曹家顾了佣仆,专侍老身,又日奉米,月供面,送银送料,为咱周家建了这座大府院。”周天爵如梦方醒,深责自己不该胡思乱想,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暗下决心,周某如有出头之日,定当重报曹家!

  嘉庆十六年,周天爵一举高中进士,初放濮阳知县、卢州知府,再迁江西按察使、陕西布政使。其间,他虽然经常派人前往曹家送礼补情,但曹家却总是加倍答礼相还,致使周天爵一腔报恩的心愿迟迟未能实现。

  时光又进入道光年间,周天爵荣升漕运总督,官居二品,位列天官,执掌大清帝国“南七北六”十三省的水利漕运大权。上任之日,他忽然想出一策,决定借这次巡视京杭大运河之机,顺便再报答一次曹家的旧日之恩。

  古代有“官大一级压死人”的说法。长官每到一地,地方官员都要到自辖地边界亲自迎接,再护送至另一地边境,长官恩准,官员才能告辞返任。可这位周大人却很奇怪,只让接不让回。地方官员无奈,只得紧紧跟随总督大人的大船前行,从北京到杭州,又从杭州到济宁,一路浩浩荡荡,渐渐积聚沿途省、府、州、县百余官员组成的庞大护送船队。到达济宁后,周大人住进漕运总督衙门,百官也只能停船靠岸,静候周大人的调遣。

  一天、两天、三天……总督衙门内没有任何动静。时间一长,有的官员就坐不住了。他们分别到衙门打听消息,守门人面如冰霜的回答说:“无可奉告!”再递帖求见周大人,回报只是一个“不准”!再托济宁城内名绅宿旧说情,还是一个“不准”!

  时间转瞬月余,百官被困得晕晕懵懵,急得团团转转,想不出用何法了解周大人的真实意图,只得豁出去联名递上名帖,集体求见周大人。周大人让衙吏传话说:“别说你们集体求见,就是三和楼的曹仿彤来了,我也不准!”众官听了,认为周大人这话说得蹊跷,赶忙打听曹仿彤是何方人士,家乡居住,有何来历。经过多方打听,才知道济宁城西北百里有个曹家庄,庄上有一大户人家称作“三和楼”,主人叫曹仿彤,周大人未第时曾在此教书,与曹家感情深厚。至此众官员心头好像落下了千斤之石,认为终于找到了解铃之人,惊喜地说:“莫非周大人的本意是想让咱认识认识曹仿彤。”众官员赶紧备下厚礼,金银珠宝装了两大车,急驱百里来到曹家庄,在“三和楼”门前投帖拜见了主人曹仿彤。当曹仿彤了解了大家的来意后,连忙作揖赔礼:“原来周大人驾临济宁,由于卑人深居穷乡僻壤,未曾得到消息,烦劳各位大人通报来请,实在罪煞曹某。卑人自当即刻前往济宁,答谢周大人及诸位大人。”然后他指着车上装着的礼物说:“卑人家产足可养活子孙,如若各位大人瞧得起曹某,请将其带回布施百姓。”众官员见他辞意坚决,心中赞叹之余也不好再次强求,只得与曹仿彤上车,齐奔济宁而来。

  车到衙前,曹仿彤递上拜帖,守门人报入不到一个时辰,只见衙门正中红漆大门四开,周大人身着便装,头扎儒巾,笑容满面,如沐春风,旁若无人的阔步走到曹仿彤面前,连呼“恩公”,并张开双臂,深情相拥,在寒喧数语之后,便手扯手并肩迈入衙门正堂以内。众官员被眼前的这一幕惊呆了,心说我们奔波月余,想见周大人一面都无功而返,曹仿彤一到,周大人竟这般盛情,谁人能比?话不多时,只见衙吏高声传出周大人的钧旨:“周大人此举,意在诸位大人前来济宁领略一下‘小苏州’的风情,从今日起连唱三天大戏,三天后诸位可自便回程。”众官员欣喜异常,翘起大拇指连连称赞:“在周大人面前能如此体面者,唯曹仿彤是也!”

  夜幕降临,穿济宁城而过的大运河两岸,彩旗招展,华灯初放。总督衙门外搭起的戏台巍然高筑,紫幕低垂。忽听锣鼓喧天,管弦齐鸣。大幕徐启,只见周大人一身武士打扮,与曹仿彤携手登台,先向台下抱拳施礼,答谢各地诸位大人光临济宁,烦劳月余之苦。然后二人各操起一条白楝杆,分站舞台两角,说时迟,那时快,二人“唰”的一个鹞子翻身,跃立舞台中央,摆出亮相架式,随着锣鼓点击,“啪”的一声,双杆击台,震得台柱四颤。不由得喘息,只见双杆齐舞,似两条蛟龙,风驰电掣,上下窜飞,随着“呼呼”的风声骤紧,霎时化为两只飞轮,只见轮旋,人匿其踪。待高潮刚罢,二人对垒,犹如二虎扑食,各施攻防,左边杆扫八荒,右边杆走一线;上取泰山压顶,下着力挺千钧;你若直捣黄龙,我则轻拨拂尘。如同枪挑剑劈,咔嚓声声,似溅火花,肉跳心惊。真个是招招真实,式式见功,一来一往,精彩纷呈。赢得台下掌声如雷,喝彩声不绝于耳。

  三天后,由周天爵亲自导演的“谢曹”大剧完美落幕,百官返程就任。他们在品味周大人良苦用心的同时,也更加称颂“三和楼”曹家慧眼识英才、慷慨为人梯的义举。

三和楼曹氏祖茔前石狮,现存曹氏文献家祠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旅游 | 儒商 | 名人 | 宗教 | 曲艺 | 武术 | 碑学 | 图片

© 2006-2024 孔孟之乡 版权所有

鲁ICP备06020822号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