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弟子们谈志向

来源:孔孟之乡 作者:李长之 发布时间:2021-07-07
摘要: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几段话,生动地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

  导读:故事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几段话,生动地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四个弟子性格各异: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公西华谦恭有礼,说话委婉,娴于辞令;曾皙懂礼爱乐,洒脱高雅,卓尔不群。而作为老师,孔子很善于启发弟子,也善于尊重他们的个性,他往往因为弟子爱好不同、了解事物的程度不同而说话很有分寸。

孔子与弟子们谈志向

  有一天,孔子的门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跟孔子坐在一起。他们的座次是按年龄排的:子路最大,这时有四十二岁了,坐在最前;曾皙有二十四五岁,次之;冉有二十一二岁,又次之;公西华十八九岁,最后。孔子是五十一岁。孔子首先说道:“不要因为我比你们大几岁,就受了拘束。别管年纪,有话尽管谈谈。你们平日常说,没有人赏识。现在我倒要问问,如果有人赏识,你们打算怎么样呢?”

  子路不假思索就抢着说:“有千辆兵车的这么一个国家,受到周围大国的威胁,并且经过了兵灾,人民在闹饥荒。但是如果让我仲由去搞一通的话,只要三年,嗯,只要三年,我可以练出劲旅,并且让国内教育也很发达哩!”

  孔子听了,不觉大笑。

  这时没有人说话了。按次序,孔子本来要问到曾皙,但曾皙还在弹琴,就问到了冉有。孔子叫着冉有名字:“求呵,你怎么样呢?”

  冉有见子路被老师嗤笑了,就把志愿说小了些:“我只要六七十里见方的地方,五六十里也可以。让我冉求去搞的话,三年之内,我让大家都吃上饱饭。至于文化教育,等待更有本事的人来。”

  孔子这回没说什么,又问公西华,叫着他的名字:“赤呵,该你了。”

  公西华不得不更谦虚了,说:“我不能保证我能够做到,不过我愿意学习学习。诸侯们在宗庙里会盟,或者一同朝见天子的时候,我穿上端端正正的礼服,当一个小司仪就是了。”公西华本来是擅长招待宾客的,他自己觉得这是本分话,可是孔子也没有什么表示。

  最后,孔子又问到曾皙,叫着他的名字:“点呢?”曾皙的琴声慢慢地缓下来了,咚的一声,终于停了。他便起身答道:“我和他们不同,比不上他们三人的才能呢。”

  孔于说:“那有什么关系,各人说各人的志愿罢了。”

  于是曾皙说:“春天三月里,穿上轻便的衣服,和五六个同伴,六七个小朋友,到沂水去洗个澡,在求雨台上再吹一下风,唱着歌回来。我不希望什么别的了。”

  孔子听了,大为赞叹,说:“是呵,我也正是这个主意。”

  《论语》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责任编辑:孔孟之乡
0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旅游 | 儒商 | 名人 | 宗教 | 曲艺 | 武术 | 碑学 | 图片

© 2006-2020 孔孟之乡 版权所有 邮箱:kmzx@qq.com

鲁ICP备06020822号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