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太白楼,是只建一个大高楼呢?还是要建一个景区? 若要建景区,是建一个小景区,还是建一个大景区? 我们当然希望,既建一个大而美的楼阁,还要建一个大而美的景区,从而跻身全国名楼行列。 若将这个景区搞得不够大不够美,搞成一般化的东西,不如不建。 这个目标,会影响我们的选址和规划设计。 二、在原址建会遇到不少难题 重建太白楼,原以为不过将原来的小楼拆掉,再建一个大的就行了。但随着讨论的深入,发现问题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碰到的一个问题,原楼能否拆。一位文物局的同志在文章中写道,1952年建的太白楼,已有近60年的历史,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楼下压着的是一截明代城墙,已有600多年历史,也是重要的文物。他提出要依法办事,他指的是文物保护法。我们对他提出的这个严肃问题如何回答呢? 其次,要在这里建一个大景区,明显感到空间不足。有的同志主张挤占一中校院,将太白楼建在校院内。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这又提出一个很严肃很重大的问题。一中是百年名校,不可等闲视之,在人们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若要拆掉搬走,会不会又引来不重视教育的汹涌批评?这方面的教训已经够深刻了,我们应该深长思之,处理这件事要慎之又慎! 第三,太白楼前的大马路车水马龙,人流滚滚,不仅分割了景区,而且破坏了景区的优美和幽静。这个问题也不好解决。有的主张挖地下隧道,有的主张建步行街,这恐怕都不是好办法,不会受到群众拥护。即使是步行街,也只是“街”而已,仍然成不了美丽景区的一部分。 总之,在原址重建,会受到环境的种种限制,景区既不容易“大”,也不容易“美”,应该重新觅址。 三、我主张建在小闸口 1、李白饮酒的贺兰氏酒楼,以及他和夫人子女生活的家,就在今天的小闸口。李白去世后,第一个纪念性的太白酒楼也在这里,直到明代才搬到城墙上,就是现在太白楼的地方。在小闸口重建太白楼,毫无疑问,是最合适最有纪念意义的地点,也是对城墙上的太白楼的一次拨乱返正。有人若对现在的太白楼日久生情,我们仍然将一个完整的她留给他,没有损失什么。 2、小闸口是古运河的一个闸口所在地,曾是很重要很热闹的地方。今天,仍属古运河的核心景区,和竹竿巷、东大寺隔河相望。 3、很重要的是,这里没商场和学校,也较容易拆迁,可以避免许多烦恼。 四、可否建在北湖 上面已经提到小闸口,这里为何又提北湖?是因为北湖有许多优越的条件。坦白说,我对这个问题并没有想透彻,只是想开辟一条新思路,供大家讨论。这可能会引起不少人的激烈反对。 反对的理由无非是,李白没有到北湖饮过酒,居住过。难道李白在城墙上饮过酒居住过吗?让李白“下湖”和“爬城墙”,其实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离开了李白的那个酒楼。所不同者,有的离得近一些,有的远一点,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人们会觉得,在济宁城里建,无论建哪里都能接受,建到北湖总觉“出城”了。其实,今日的北湖已不同往昔,已不是“城外”,而是济宁城的一个新城区,并将成为济宁城最亮丽的一部分。我们能容忍李白“爬城楼”,怎么就不能允许他到漂亮的新城落户? 在北湖建,好处是明显的。可以不用拆迁一砖一瓦,而获得广阔的充足的空间,以较小的代价,实现理想的目标。面对美丽浩荡的大湖,可以从容地建一个大而美的楼阁和一个大而美的景区,从而再现李白描写济宁的名句:“香阁倚日,凌丹霄而欲飞;石桥横波,惊彩虹而不去。”(见《任城县厅壁记》)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城区和新景区,也急切盼望有文化内涵的地标性景点进入。北湖可为太白楼作广阔美丽的背景和衬托,太白楼可为北湖增添最亮丽的风景,形成景中有景,画中有画,诗情与画意交融。此番景象,是建在旧城闹市区的太白楼无法企及的。 五、如何设计 还应明确,此次重建,是今天的济宁人民为了纪念李白而创作的2009年版新作品,不是重修或克隆唐代或明清的酒楼,这里不存在什么赝品不赝品的问题。 我们可以仿古,但不可泥古。可以继承传统,但允许创新和变化。如果一味固守某种制式,会流于公式化和模式化,形不成鲜明的个性特点。同一个时代,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同一城市,其建筑样式也会千差万别。任城小酒楼的风格和巍巍宫殿不会相同。我们在体现所谓大唐气象的时候,一定要做出有特点的东西。我们搞的济宁“这一个”,应和古今楼阁都不一样,不要怕人批评“四不像”。 在设计上,我们还要顾及李白其人。李白是诗仙,在诗坛上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有着豪放浪漫、狂放不羁、激情澎湃的精神和性格。楼阁和景区的风格,应尽量与之相契合。要少些楼阁常见的那种庄重和凝重,尽量添些生动和灵动,要有李白描写的“欲飞”的那种动感。 具体设想,可将楼的顶端建成王冠形,王冠上有一颗硕大的熠熠闪光的明珠,由“白”字的变体“ ”组成,标志着李白在诗坛的崇高地位。到了夜晚,这个“白”字明珠则成了一座烛天的明灯,光焰万丈,人们很远即可望到。至于不远处的石拱桥,可以打上彩灯,以更像诗人笔下不肯离去的彩虹,令人惊叹。 下面的各个楼层,可以相对独立地展示一个主题。比如,李白的生平,李白寓居济宁的家庭,李白在济宁写《任城县厅壁记》,李白在济宁写的诸多诗歌,李白在济宁与杜甫的交往,历代皇帝和名人对太白楼的题咏等。 总之,这个楼阁应以鲜明的特点和别具一格让人眼睛为之一亮;应以无比的壮美和冲天的豪气让人感到震撼和惊艳! 六、李杜诗苑·双星阁 如果在北湖建太白楼总觉不太合适,我还有个想法,可以在这里建一个李杜诗苑景区,里面建双星阁,将李杜一起推出。济宁不仅是孔孟故乡,而且是李杜客乡。李白杜甫双星共同辉耀着古城的历史天空,在全国绝无仅有,这正是济宁独具风格的文化奇观。与其孤星独明,不如双星灿烂。这个问题可能扯得远了,不再多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