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浪漫诗情之旅 |
桃花潭的水仍然那样清澈,潭边的桃花依旧烂漫,依稀是李白当年离开时的样子。而桃花潭的岸边,却不再有汪伦的歌声,也没了诗人的身影,让人顿感时间的易逝,自然的无情。 李白诞生距今已经1300年了,时流世易,仍然不能改变人们对李白的怀念,在李白生长的地方、漫游的地方、当官的地方甚至囚禁的地方、流放的地方,大家都在吟颂他的诗句,讲述着他的故事。 李白一生都在旅行,或是艰苦,或是浪漫,他的游踪值得我们去追寻。 |
故乡只是停留处 |
在李白心中,没有什么强烈的故乡概念。李白在四川学习,在湖北结婚,在山东安家,在安徽去世,对他来说,故乡不过是祖先在漂泊中最后一个落脚的地方。 四川在唐朝时是很富庶的地方,成都是排在首都长安、洛阳行列的大城市。从小李白生活在这天府之国,在集奇、险、幽一身的窦圌山畔下的江油青莲乡读书、练剑,有感于“铁杵磨成针”,而发奋读书,热衷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遍游蜀地。蜀地风光秀丽,但毕竟是远离国都长安的边陲,李白渐渐感到长期生活在这里必定会影响自己的发展,而且可以相互切磋的朋友也太少,他想到更广阔的天地看看。 李白由三峡出蜀,不胜依恋地离别了养育他的巴山蜀水,走上漫游的路途。此后,李白再也没有回过四川。
 |
江油李白故里门券 |
家本紫云山, 道风未沦落。 况怀丹丘志, 冲赏归寂寞。 |
 |
江油李白纪念馆门券 |
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 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 |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写于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在溯江而上,经过三峡去流放地夜郎(今贵州遵义附近)的途中遇赦,便从白帝城出发,顺江东下,复经三峡,飞舟直抵江陵(湖北省)。这首传诵古今的七言绝句,气势奔放,描写生动,反映出作者当时的兴奋心情和乐观的精神面貌。 | |

| |
 |
都江堰青城山门券 |
白巢居数年, 不迹城七市。 养奇禽千计。 呼皆就掌取食, 了无惊猜。 | |

|
峨眉山儿童旅游门券 |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是开元十三年(725)作者离家准备出蜀时写的一首诗,虽题为“峨眉山月”,但诗中内容实际是怀念住在峨眉山的一位朋友。作者通过对月亮、江水的诗意描绘来寄托他的思念之情。这首诗四句中用了五个地名,却写得十分自然流畅,毫不觉得累赘呆板,这是过去的评论称赞的这首诗的特点。 | | |
五岳寻仙不辞远 |
李白的游览是随意的,是浪漫的。李白可以与朋友乘船在月色中畅游,高歌狂饮,通宵达旦,当黎明到来时,他们却在泊于岸边的小船中沉沉睡去。他还可以与朋友高谈阔论,饮酒高楼,在喝下无数美酒后无钱付帐,于是解下身上的宝剑,然后众人相扶,大笑出门。李白“南穷苍梧”、“东涉溟海”,游历各地著名山川。 李白出蜀后大约游历了3年多,27岁时来到了湖北安陆,并与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此后8年,李白虽然仍去各地漫游,但还是经常安居在安陆,所谓“酒稳安陆,磋砣十年”。 在湖北,李白认识了比他大11岁的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表达出对孟浩然的钦佩之情。这在李白的交往中是很少见的。在孟浩然去扬州时,两人在黄鹤楼依依惜别,李白写下了千古名篇《送孟浩然之广陵》,看着帆船一点点消失在大江上,李白对这段日子无限留恋。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李白与夫人许氏及女儿平阳由湖北安陆迁居任城(山东济宁),寓居23年之久。李白和孔巢父等六人,在繁华喧闹的泰山一旁找到了清净之地,常常一块饮酒酣歌,时称“竹溪六逸”。济宁的贺兰氏酒楼因李白经常光顾而名声大振,生意兴隆,在李白去世99年后的唐咸通二年(861年),吴兴人沈光敬慕李白,光临贺兰氏酒楼,篆书“太白酒楼”匾额,并作《李翰林酒楼记》,从此贺兰氏酒楼便改为“太白酒楼”,闻名于世。 过去有人把隐居作为引人注意、谋取功名的捷径,李白多少也得到些隐居的益处,一起隐居的一位朋友在唐玄宗面前举荐了李白,此人就是道士吴筠。于是唐玄宗三次下诏李白进京,李白认为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终于来了,怀着极大的希望走向长安。
 |
泰山八十年代初期门券 |
游泰山六首
“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关。独抱绿绮琴,夜行寿山间。山明夜露白,夜静松风歇。 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寂静娱清辉,玉真连翠微。想像鸾风舞,飘摇龙虎衣。 扪天摘匏瓜,恍惚不忆归。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明晨坐相失,但见五元飞。” | |
 |
庐山八十年代中期门券 |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著名的庐山瀑布是十分壮观的。李白歌咏它的有两首,其中第一首为五言,“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是传诵的名句。这是第二首。 | |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扬州所作,它通过对离别时候长江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挚感情。 | | |
 |
古风五十九首 郑客西入关,行行未能已。 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 壁遗镐池公,明年祖龙死。 秦人相谓曰:吾属可去矣! 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李白反对六朝内容空虚、过分追求声律、辞藻的形式主义,提出的正面的艺术主张是“清真”。“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就是天然、自然,不尚雕琢,不追求辞浮于意的华藻;“真”也有天然之意,又包括诗歌要求真情实感,要有真正的内容。 | | |

|
岳阳楼早期登楼券 |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回洞庭开。雁行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逢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 |

|
君山早期券 |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这首诗是当时李白的族叔李晔被人诬陷,贬官岭南某地县尉,路经岳州,诗人贾至也在那里。李白和他们同游洞庭湖,写诗赞美湖光山色,并且安慰他们。它写明湖秋月,仿佛水天相连,以及由此激发出的浪漫主义的情怀。 | |

|

|
晋祠塑质门券 |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时时出向城西曲, 晋祠流水如碧玉。 浮舟弄水箫鼓鸣, 微波龙鳞莎草绿。 | |

|
济宁市李白纪念馆门券 |
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这是天宝四、五年间写的。李白从长安东归后,曾同杜甫畅游齐、鲁,这首诗写出了他对杜甫的真挚情谊。 | |
荆州市春秋阁门券 |
荆州歌 白帝城边足风波, 瞿塘五月谁敢过? 荆州麦熟茧成蛾。 缲丝忙君头绪多, 拔谷飞鸣奈妾何! | | | |
长安最落寞的人 |
李白在漫游途中,一直在寻找着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他不愿通过科举这种扼杀个性的途径实现自己的抱负。可是唐朝正处在盛世,皇帝早被繁荣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很少会想到社会上这些“隐士”。 李白非常兴奋地来到京城,来到宫殿林立、富丽堂皇、车水马龙的唐都长安。初到时受到唐玄宗降辇步迎的礼遇,唐玄宗一直想知道,这个看起来并不特殊的文人为什么会拥有同自己一样的知名度? 其实李白的知名度来源于他的才情和交际,在来长安之前,就与上层人物有密切的交往,再加上他洒脱的生活方式和绝妙的诗文,就连玄宗也数次听人谈起他。 李白在长安过着奢华的生活,每天出入骊山、华清宫、兴庆宫,享受着别人羡慕的待遇。李白的心里却越来越苦闷,他只有用酒才能找回他原来的快乐。此时的李白酒喝得特别多,过着“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的生活。李白与贺知章、崔宗之等文化名人被称为“酒中八仙”。表面上的荣耀与快乐却从未打动李白,他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心里苦闷极了。看到自己一腔抱负很难施展,李白决定离开。 李白上疏请求离开,玄宗应允。李白毅然摆脱奢华的生活,重新走上漫游的道路,由于对自己的才能毫不怀疑,李白“高歌大笑”离开长安。这一去,他就再不想回来了,开始了他的的第二次漫游。 这期间,李白与杜甫在洛阳相遇,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出现了。杜甫那年时33岁,比李白小11岁,被他的“仙风”吸引,两人成为知己。杜甫的“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李白也在沙丘城下为杜甫写诗。他们的这次相遇使诗坛增添了不少佳句。 李白北边去过赵、魏、燕、晋,西边去过陕西歧山,也到过洛阳,还回过山东的家。此时生活困苦,让他很忧愁,在北方盘桓了几年,他就南下了。著名的诗篇《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在南下写的。李白对浙江天姥山、天台山等心仪已久,甚至做梦都在游玩。 李白来到扬州时,遇到了正在苦苦寻找他的的魏万。很年轻的魏万很崇拜李白,从开封追到山东,又到江苏和浙江一路寻来,一直找到扬州才追上李白。两人结成忘年交。一起乘舟入秦淮,至金陵,然后依依惜别。 李白正在江南漫游,这时安禄山起兵了,唐朝的历史出现了重大转折,李白也走上了颠簸流离的道路。 |

|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西岳峥嵘何壮哉! 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 盘涡毂转春地雷。 荣光休气分五彩, 千年一清圣人在。 巨灵咆哮擘两山, 洪波喷流射东海。 | | |

|
乌栖曲 姑苏台上乌栖时, 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 青山犹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 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月何? | | |

|
秦淮河门券 |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

|
黄帝陵门券 |
飞龙吟二首 鼎湖流水清且闲,轩辕去时有弓剑, 古人传道流其间。后宫婵娟多花颜, 乘鸾飞烟亦不还,骑龙攀天造天关。 | |

|
华清池早期外宾券 |
清平调词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三首诗充分显示出了李白在诗词创作上的豪迈奔放和别具一格。第一首词是以花喻人,点睛之笔是一个“想”字;第二首是以人喻花重在“似”字;第三首是花人同写,“欢”字同的恰到好处。 | |

|
开封禹王古吹台门券 |
梁园吟 我浮黄河去京阙, 挂席欲进波连山。 天长水阔厌远涉, 访古始及平台间。 平台为客忧思多, 对酒遂作梁园歌。 | | | |
欲上九天揽明月 |
李白的晚年是在颠簸流离中度过的。这段旅途也因此特别艰苦,开始是因为战乱颠簸,接着是因为流放颠簸,最后是因为温饱颠簸。 安禄山叛乱后,唐玄宗第16子永王,以平乱为名招募军队。已取代玄宗的唐肃宗怕永王危及自己的地位,就调兵将他打败。李白报国心切,加入了永王的队伍,因此被定为死罪。 57岁的李白关在江西九江监狱,儿子在山东,妻子在江西,一家人天各一方。后来幸得郭子仪的援救,才免去死罪,但被罚流放贵州夜郎。 一年后,李白被流放夜郎,由九江出发,经洞庭湖,上行三峡。走到常德附近的木瓜山时,李白伤心不已,“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李白到了夜郎后,逢大赦天下,李白经江夏、岳阳,又回到九江。劫后重生,心情愉快,李白又恢复了以前的生活。在岳阳,李白与诗人贾至在龙兴寺坐赏雨后湖景色,一起泛舟洞庭。洞庭湖波光云影,渔舟唱晚,依稀是当年的情景,可是诗人已经老了。 人年纪大了,更容易被一些瞬间打动。在安徽泾县桃花潭,李白刚刚要与汪伦道别,汪伦在岸上为他“踏歌”送行,李白被深深感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农民汪伦仰慕李白,为了请他前来,致信说这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其实,十里桃花是离村十里的桃花潭,万家酒店不过是姓万的人家开的酒店。汪伦为这次见面设计了一个完美的理由,也为中国文学引来了一首千古名诗。 李白浪漫不改,虽然已经61岁了。史思明叛乱时,李白还想去参战,可惜身体不行,半路生病回来了。次年,李白因生活所迫,去安徽当涂投奔正在任县令的族叔李阳兵。李白刚到那里就病倒了。11月中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当涂仙逝,葬在采石矶龙山东麓。后来人们根据李白生前钦佩谢眺的遗愿,把墓迁至青山西南,即今太白乡谷家村口。 李白的去世,使采石矶成了历代文人雅士凭吊的胜地。据说不少文人在采石矶附近的山石上刻下诗词,后来有人说:“采石矶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看到这首诗后,敢于题刻的人就少多了。 关于李白的传说很多很多。有人说,曾看见“李白着宫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浪漫的诗人,一个浪漫的归宿。 |
 |
安徽宣州独坐楼门券 |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

|
安徽采石矶门券 |
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 |

|
安徽九华山门券 |
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 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 层标遏迟日,半壁明朝霞。 积雪曜阴壑,飞流贲阳崖。 青荧玉树色,飘渺羽人家。 | |

|
安徽马鞍山李白纪念馆门券 |
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乎谁为出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