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 莲 曲 ( 散 文 )

来源:孔孟之乡 作者:龙鸣 发布时间:2006-06-06
摘要:
    暑热难耐之时,陪友人观光微山岛,在微子庙出了身透汗,转至岛边小村乘船入湖,顿觉周身爽利、心底清凉。宁静的湖光一望无际,绿莲红荷随许许清风摆动,摇曳生姿。
    美景满目,舞文弄墨的人禁不住搜肠索肚。却发现眼前景色都被古人道尽。船边即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头。立身远望: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船划进其高没顶的荷丛,虽然被密不透风的浓叶繁花所包围,却又入了王昌龄的诗境: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着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有人引亢高歌: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 这首优美的歌曲使微山湖声名远播。出门在外问起籍贯,说家住济宁,稍远些人的便觉生疏。迟疑间,你得这样解释:知道微山湖吗?那是济宁市的辖区!
    歌中一个“静悄悄”抓住了微山湖的神韵。与叠嶂高山、汪洋大海的壮美相比,这里是一种静美与优美。所谓静,并非死气沉沉。环顾四周,又见古人诗境: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不厌其烦的喧染,把大湖的生机活力描绘的维妙维肖。
    钻出一片荷林,但见一条婉蜒水路。间或有小舟吱呀划过,舟上都盛着满仓荷花。船上有女子和划船的人对面坐着,两只手飞快地剥开荷花,取出嫩黄的花蕊,把花瓣随手丢入水中,如天女散花。来往船只丢得花瓣多了,绿色甬道便被霞锦似得花参差盖满,在翠莆绿苇间现出一条铺花的岐路。落花流水,缓缓飘移,让人觉得美得铺张,美得让人伤心。这不是暴殄天物吗?怅然间,友人缓缓介绍道:莲是一种很有价值的中药材。莲叶能清暑解热,莲蒂能和胃安胎,莲梗能通气宽胸,莲瓣能治暑热烦渴,莲须(雄蕊)能固肾益精,莲子能健脾止泻,莲心能清火安神,莲房能消瘀止血,藕节还有解酒毒、清烦热的功能…… 即如此,剥花取蕊自是合理。
    古人赞莲颂荷,除了杨万里一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有些气势,多数离不开池塘庭院。柳永一首《望海潮》写得极美,据说正是这首词引动金人南侵的念头。词中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西湖。十里荷花与微山湖的荷花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微山人一般号称荷花万亩。其实,说万顷荷花亦不过分。微山湖面积1300平方公里,合13万公顷。除去苇、蒲、芡、菱的疆域,莲占面积实在万顷之上。观光者一般都在微山岛附近赏荷,而昭阳、南阳、独山诸湖因交通不便少有游人涉足,那里才是观莲赏荷的好去处呢!由于游人稀少,加之管理得当,那里有雪原一样的白莲地、火海一样的红莲阵,有幸看到的人也会心花怒放了。江南有大湖,水都比较深,不适荷性。微山湖有肥腴的淤泥,一米左右的水深,最宜荷莲。故而每夏都有如云似锦的荷花开得铺张扬厉、慰为大国。实则中国无二、世界罕见。
    以上说荷,不离形而下者。古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以荷喻人格、喻气节、喻精神。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充满真情地说:“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诤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撰写散文名篇《荷塘月色》的朱自清先生,宁肯饿死,也不去领取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救命粮”,正是荷花出污泥而不染崇高品格的真实写照。
    在荷丛中划船,最有情趣的莫过于采莲。连柄儿一齐摘,长长的茎上顶着一只碧绿的小碗。剥开,粒粒莲仔似翡翠玉卵,再剥开就露出雪白的莲米,趁嫩食之,甘甜怡人。古人深得其趣,故而写出许多脍炙人口《采莲曲》。
    梁简文帝在《采莲诗》中说:“晚风照空矶,采莲承晚晖;风起湖难度,莲多摘未稀。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这是一幅文静的贵族女子采莲图。平民女子采莲时就多欢畅少拘谨,活泼得多了。李白诗曰:“若耶溪旁采莲女,笑隔荷花人共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柳;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白居易写道:“菱叶萦波荷  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这些诗生动有趣自不必说。但必竟远去千年,有些隔膜。我把最近听来的一首渔歌说与客人,都说这首更贴近现代生活、更为酣畅淋漓。歌曰:“七八月里莲蓬香,哥撑船来妹打桨;莲蓬还没采满船,亲破妹妹腮帮帮”。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旅游 | 儒商 | 名人 | 宗教 | 曲艺 | 武术 | 碑学 | 图片

© 2006-2024 孔孟之乡 版权所有

鲁ICP备06020822号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