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北魏诸品摭谈

来源:美术同盟 作者:宫大中 宫万松 宫万琳 发布时间:2006-10-09
摘要:

    古都洛阳是我国历代碑碣墓志荟萃的书艺宝地,尤以龙门石窟北魏造像题记,与佛龛浮雕造像,珠联璧合、书画匹配,堪称书苑奇葩。

一、洛阳魏碑的故乡

    “凿山导伊流,中断若天辟”(韦应物:《龙门游眺》)的伊阙龙门,据《水经注》伊水条记载,早在魏晋时期,就有“伊水暴涨”和“斩岸开石,平通伊阙”的所谓“魏晋石铭”,惜早已风化剥蚀无迹可寻了。自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迁都洛阳前后至唐、宋,拥有造像题记“三千六百八十种”(曾炳章:《古言》)。清.武亿《伊阙诸造像记》云:“龙门不仅为石镌佛场,亦古碑林也。”龙门的造像题记和刊经,称作伊阙摩崖碑林,也并非过誉。其中北魏将近千种,加上邙洛地下碑林出土的北魏墓志二、三百方,总计一千二十有奇。而魏碑比较集中的山东掖县、平度的云峰诸山中郑道昭及其宾客随从的游题和郑文公上、下碑,以及山东邹县的四山(冈山、尖山、铁山、葛山)之摩崖刊经,都与京师洛阳的影响有关。故洛阳有魏碑故乡之美称。
    所谓魏碑,是书法界对北魏乃至整个北朝碑志书艺的总称。名曰“魏碑体”,或云“北碑”、“龙门体”,习惯上称它“魏碑”。龙门北魏造像题记,体法多变,纯朴天然,介乎隶、楷之间,有其独特的风采。从乾嘉至清末,引起了包世臣、康有为等书法家、学者的极力推崇。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称颂“北朝人书,落笔峻而结体庄和,行墨涩而取势排宕。”。继之,康有为在《广艺舟之宋齐梁陈》有“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等“十美”。并说“魏碑无不佳者,虽穷乡儿女造像,而骨血峻宕,拙厚中皆有异态,字亦紧密非常。......故能择魏世造像记学之,已自能书矣。”有清以来,人们仿效古代“画品”、“书品”的称谓,对龙站造像题记皆冠以“品”的雅号,相继出现了四品、十品、二十品、三十品、五十品、百品、三百品、五百品、千五百品、三千六百品等名目。四品至百品皆为魏碑,以龙门二十品久享盛誉。

二、“方笔之极轨”的龙门四品

    孝文帝太和至宣武帝景明、正始年间,魏碑书体以方笔凝重的风格占主导。这一时期多有大件名作,以清代学者、书画家黄易(字小松)首拓的古阳洞慧成(始平公)、孙秋生、杨大眼、魏灵的藏四品为代表。康有为称它“雄俊伟茂,极意发宕,方笔之极轨”。龙门北魏诸品中,唯慧成一品为“朱义章书、孟达文”,孙秋生一品为“孟广达文、萧显庆书”。孟达与孟广达疑为一人,朱、萧两位书家于史无征,无从稽考。

三、“德砚香集拓”的龙门十品

    龙门十品是继龙门四品之后,又选拓的十种,古阳洞南壁有一则拓碑题记“大清同治九年(1870)二月,燕山德林,祭告山川洞佛,立大木,起云架,拓老君洞(即古阳洞)魏造像、选最上乘者,标名曰龙门十品。同事人释了亮、拓的手释海南、布衣俞凤鸣。孙保(高太妃)、侯太妃(景明四年)、贺兰汗(侯太妃,景明三年)、慈香、元  、大觉(道匠)、牛橛(尉迟)、高树、元详、云阳伯(郑长猷)”。题记所云“龙门十品”本身,称呼混乱。慈香一品不住在古阳洞,而在老龙窝崖壁上方的慈香窟内。但“德砚香集拓”却是最早提出“十品”的名目。德林系满洲人,字砚香,乃名重京师的收藏家,工篆隶,曾任河南太守。
    十品中有大件名作,如尉迟、元详;也有一些小品,如道匠、高树。十品的发愿人虽身份的地位不同,造像龛与造像记也大小各异,但就书艺来看,绝大部分都很工整,且各有特点。概括地说,方笔凝重者居多,郑长猷、尉迟、高树等如是;方圆皆备,接近楷书者如元燮,圆笔俊爽,接近行草者如慈香。

四、魏碑楷模--龙门二十品

    龙门二十品是在黄易四品加上德林十品的基础上,又增添古阳洞一弗、惠感、法生、元(you)、解伯达五品,外加优填王一品而成的。二十品的名目,最早出现在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和方若《校碑随笔》之中。优填王像龛位于老龙洞外上方崖壁,开凿于唐高宗时期。龙门的优填王造像,纪年上自永徽六年(655),下迄调露二年(680),前后凡二十余年。《校碑随笑》龙门造像二十种名录条云“旧拓行世止此十种。后选增至二十种。悉魏造像中之大品,间有小段文字亦较完好者,若尝细审敢断优填王一种是唐刻,拟易以马振拜造像记。“马振拜一品在古阳洞内。就拓本而言,龙门十二品优填王古本与马振拜今本之别;民国年间,魏灵藏、解伯达二品被毁坏,故龙门二十品又有全拓本与残拓本之分。””
    二十品的艺术风格,康有为分为四体“杨大眼、魏灵藏、一弗、惠感、道匠、孙秋生、郑长猷,沉着劲重为一体,长乐王(尉迟)、广川王(侯太妃)、高树,端方峻正为一体;解伯达、齐郡王元(衣右),峻骨妙气为一体;慈香、安定王元燮峻岩奇伟为一体”(《广艺舟双楫》)。就方、圆而论,慧成、魏灵藏、杨大眼、孙秋生和尉迟、一弗、郑长猷、惠感、解伯达、道匠、高树、侯太妃(贺兰汗)诸品,大体上都属于“方笔”的范畴;元详、元燮、马振拜、高太妃诸品,则方圆皆备,元(you)、法生诸品,还有侯太妃(景明四年),已近乎楷书,圆笔占主导地位。慈香一品,书风颇潇洒自若,其结体、用笔趋向行书,变得圆笔俊爽了。由此可见,魏碑既能独树一帜,自成面目,同时又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体,对隋唐楷书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
    又,《校碑随笔》云:“益以宫内作大监尝法端造像记、华州刺史安定王造像记、赵阿欢等造像记、比丘法胜造记、比丘惠敦造像记、尼僧道道法安造像记,凑成龙门山魏造像二十六种”。不过,二十六品没有流行。

 

[NextPage]

五、面貌多变的龙门三十品

    三十品系二十品之外,重新选择的三十种,除莲花洞《般若罗密多心经》一品,实为唐代小字刊经,与二十品中的优填王一样,属于因断代失误造成的错选外,皆为北魏造像题记。拟将小字刊经易以李兴造像记,并以《心经》古本与李兴今本,区别龙门三十品的前后拓本。高思乡、慧敢、李敬、赵振、尼僧道、法胜、平乾虎、王神秀、道僧略、承祀(或曰尝法端)、魏桃树、赵阿欢、杜迁(或称慧畅)、高楚、尹爱姜、元(衣右)、佚名、孙永安、惠智、刘清玉、祖上、王方二十二品在古阳洞,静度、苏胡仁、宋景妃、法恩、昙余、李兴六品在莲花洞;慧荣一品在火烧洞,□法盛□一品在古阳洞或莲花洞待考。高思乡一品,脱而魏晋,有隶书遗。其中“正始元年”诸字的结体,还有“元”字上抛钩的用笔,皆为隶法。“十一月四日”五个字也都多少含有隶味。此种情况在三十品乃至整个龙门北魏造像题记中,虽为数不多,但作为揭示魏碑书体的历史渊源来说,是值得注意的,慧敢、李敬、静度乃至赵振四品同类。其笔意为刀锋掩之,但可于粗犷、拙厚中窥其异态,法胜、尼僧道、高楚、王神秀、下乾虎、魏桃树、苏胡仁、赵阿欢、杜迁(或称慧畅)、孙永安、道僧略、尝法端、宋景妃十三品,兼通隶楷,质朴为数甚多。这也是魏碑体司空见惯的差异尹爱姜、慧荣二品方圆皆备,有些字如品中的元(衣右)内容相同,又铭辞尾缺一行,且字迹多漫漶,但它化隶入楷,秀劲隽永,基本上可以作为很规范的楷书体了。此类作品在龙门北魏造像题记和邙洛北魏幕志中屡见不鲜。在者如二十品中的元(衣右)、法生诸品,后者如元(衣右)妃常季繁墓志与李宁民书比丘尼统慈庆墓志。三十品中法胜、尼僧道、平乾虎诸品与无(衣右)一品亦差别不大,每每被书家、论者称为“正书”(或云楷书),盖取其端庄、刚劲无波磉矣;佚名(熙已二年)造像记因漫漶过甚,发愿人姓名不可辩识。其字体为笔意连绵的行书笔法,例如“此”字,与法恩一品的“属”、“从”二字,□法盛□一品的“仰”字,昙余一品的“正”字,皆如是;惠智、祖上、刘清玉、王方、李兴五品,笔画大都瘦劲,刊刻也随便草率,唯李兴较为规整些,故另作一类可也。
    三十品没有四十品、十品与二十品中那些大件名作,而是以小件作品占优势。有些甚至未经书丹,直接由刻工捏刀向石,信手刊刻而成。因而,既有粗犷、率真的特点,又有任意布置,面貌多变的特点。

六、三种选本的龙门的五十品

    民国四年(1915)十月,曾任河南洛阳县知事的曾炳章,在龙门二十品的基础上,增选三十经魏造像记,编成《洛阳县龙门魏造像题记五十品目录表》。这种选本的龙门五十品,或许因为给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画蛇添足、添枝加叶,影响原有的特色丰采,故未被社会认可,没有能够流行,更没有约定俗成。继这个鲜为人知的选本之后,又出现龙门五十品的增删本。日本学者中野次郎编次的《龙门造像题记》,将龙门二十品与龙门五十品与龙门龙门五十品各自独立,并合并一书,与昭和四十九年(1974)春,由日本中央公论社精装出版。该书中的五十品选本,删除“龙门二十品”,使之不再重复。再选取《心经》古本龙门三十品中的尹爱姜、高思乡、道僧略、承祀(中野误作“祀允”)、孙永安、杜迁(惠畅)、惠荣、苏胡仁、宋景妃、法恩、昙佘、静度、法胜、慧敢、魏桃树、平乾虎、李敬、赵振、王神秀等十九品,又选古阳洞马庆安、赵双哲、慧乐、王始平吴、法文、法行、法庆、魏僧通、安定王(永平四年)、刘洛真、慧荣、慧畅、法险、僧智元、王光、董方祖、黑瓮生、安定王(无纪年)等十八品,莲花洞黄法僧、李兴、杨元凯、刘景和等四品,火烧洞惠荣、药方洞路僧妙各一品,合计四十三品,皆为北魏造像题记。其余七品为古阳洞的东魏昙佘、药方洞的北齐道兴、宾阳南洞的隋黄法(日敦)与宾阳南洞的唐思顺坊老幼、老龙洞上唐韦利器、唐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记、唐敬善寺石像铭。这一选本尽管流行了二十年,但它却是魏、唐兼容的大杂烩,破坏了魏碑体龙门五十品的纯粹性,还势必造成人们对魏碑体龙门百品的误解,理当澄清、纠正。
    1994年5月,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王汝编撰《新编龙门五十品》,是一个比较完善的选本。它保留了中野选本的马庆安、赵双哲、尹爱姜、王史平吴、法文、法行、道僧略、刘洛真、杜迁、慧荣、黄法僧、宋景妃、昙佘、李兴、路僧妙、杨元凯、刘景和、董方祖、安定王(无纪年)等二十品。又新增古阳洞的道仙、法转、杨安族、马生华、道晕、法兴、尹伯成妻姜、白□生、尹趵房、杨道苌、王永安、徐□和、祖上、今游祖、蔡阿妃、法宁、魏双市等十七品,火烧洞慧荣、王永安、杨道苌三品,魏字洞欲会一品,洞窟待考的曹连、尹静妙、慧畅、法隆、僧达、道慧、和道恭、严双珍、苏娥姬等九品,合计三十品,保留与新增总计五十品。此外,编撰者还多选了古阳洞的董僧智与洞窟不详的周惠寿、苏方成、僧力四品,实为五十四品。个别无纪年者,也可能为东魏作品,但至迟不晚于北朝。《新编》所选有方笔的马庆安、赵双哲、道僧略、和道恭、严双珍等,也有圆笑的杨元凯、慧畅、杜迁等,还有方圆结合的尹爱姜、道晕、法行、尹伯成妻姜,展示出北魏造像记的多种书风《新编》所造有正书的赵双哲、法文、道僧略、和道恭等,也有近乎隶书的魏双市等,还有行书的曹连、刘落真、尹趵房、欲会、慧畅、黄法僧等,显现出北魏造像记书体的多样性。《新编》为适应当代流行书风,着意选编一些结体、用笔、刀法随意的北魏造像记,道晕、法行、白□生、祖上、昙佘诸品,反映出书者刻工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个性、风格、给当代书法创作与篆刻边款,以有益的启迪。
    《新编》所选皆为北京遗箴堂所藏清代原拓本,弥足珍贵。

七、关百益、时经训编选的《伊阙魏刻百品》

    民国六年(1917),河南博物馆馆长关百益(字葆谦)与时经训评选,关氏并任督拓,由拓手侯连璧、孙泰安、僧贞果、僧光辉等人,将龙门百品首次选评拓出,并于翌年将拓本择其精者装订成《伊阙魏刻百品》一书,共五十部。该书宣纸线装,封面手书书名。时、关二人作序,序言木版印成。这是继“德砚香集拓”龙门十品以来,更大规模的一次集拓活动。《伊阙魏刻百品》序云:“近人三百品、五百品之选玉砾杂陈,益无足取。则伊阙宗又刻其奇光,若隐若现,垂百十余年而无大著。”关、时二君自幼酷爱北碑。该书拓本自确定目录至监制,历时六年之久,二君六次临洛,“备受艰辛”。序云“北碑之菁英萃于伊阙宗,而伊阙过又萃于是册”。龙门百品之谓,亦由《伊阙魏刻百品》始,惜流传不广。关百益是河南近现代著名学者,尤善碑志题刻之研究,著述颇丰。诸如《龙门四品》、《老君洞石墨□英》、《伊阙石刻图表》与《初拓伊阙造像文字百品》等。
    龙门百品中含有龙门二十品的马振拜、元详二品、三十品与五十品的高楚、马庆安、赵双哲、尹爱姜、高思乡、王史平吴、承祀、法文、法行、法庆、惠智、道僧略、惠畅、惠感、法隆、惠荣、黄法僧、宋景妃、昙佘、李兴、路僧妙、静度、杨元凯、刘景和、昙会、法胜、王光、平乾虎、王神秀、慧敢、李敬、董方祖、越振、黑瓮生、严双珍、魏双市凡四十品,其余五十八品为贾元婴、道仙、孙大□、杨小妃、法转、敦光、马生萃、贾元英、道□、法兴、法僧(一)、法僧(二)、尹伯成妻、刘洛真兄弟延、白□生、法贵、尹显房、尹静妙、惠荣(一)、惠珍、赫连儒、杨善长、知因、杨道□、王仲和、徐□和、慧荣(二)、法照、优婆夷李、僧达、周天盖、欲会、道慧九喜、李长寿妻、张欢、道慧、段桃树、苏方成(一)、僧□、孙思香、昙静、法相、和道、张石子妻、僧智元、朱忘愁、鲁博陵、周惠寿、今游祖(一)、今游祖(二)、惠迁、僧力、张法香、李前贵、安定王、杨宝胜(一)、杨宝胜(二)、芳方成(二)。后五十八品大体上也分布前述洞窟中。除大量北魏纪年和少量无纪年造像记外,孙思香为东魏天平四年(537),昙静、法相分别为武定三年(545)、七年(549)。
    龙门百品大都为北朝一般僧尼、布衣百姓施作。内容简单、文字短少、多似未经撰书,直接由刻工刊就,故错漏字较多。结体、用笔与行次布白表现出明显的随意性,书体粗犷豪放,呈现出民间质朴、率真的魏碑书风。

八、魏碑书体的历史面貌

    由于龙门二十品多为方笔,它的广泛传播,造成“龙门造像”如康有为所说“为方笔之极轨”的错觉。而康有为为所谓“云峰石刻”“为圆笔之极轨”,则又使人感到“龙门造像”似乎与圆笔无缘。多少年来,书法史论界多奉行康公《广艺舟双楫》的论断,显然是以偏代全,没有能够正确反映“龙门造像”魏碑书法的全貌。看来只有将龙门二十品与三十品、五十品、百品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论述,方可恢复“龙门造像”方笔、圆笔、方圆皆备;隶书楷书、隶楷之间、正书、行书、工整与粗放并举,面貌形态多变,风采美伦美奂的历史本来面目。
                   
作者:宫大中 洛阳都城博物馆研究员
      宫万松 洛阳古墓博物馆
      宫万琳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旅游 | 儒商 | 名人 | 宗教 | 曲艺 | 武术 | 碑学 | 图片

© 2006-2024 孔孟之乡 版权所有

鲁ICP备06020822号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