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国组织获"孔子扫盲奖"和"世宗王扫盲奖"

来源:孔孟之乡 作者:邢雪 郭焰 发布时间:2015-07-30
摘要:

  孔孟之乡讯 7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巴黎宣布,莫桑比克、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智利和斯洛伐克的五个组织获得2015年国际扫盲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扫盲奖由“孔子扫盲奖”和“世宗王扫盲奖”两个奖项组成,马达加斯加的非政府组织“ASAMA和后ASAMA管理协会平台”、智利瓦尔帕莱索市的胡安·路易斯·比韦斯学校和斯洛伐克的斯瓦塔博协会荣获“孔子扫盲奖”,莫桑比克的联合进步组织和斯里兰卡的国家教育研究院获得了“世宗王扫盲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扫盲奖最初创立于1967年,每年颁发一次,表彰为促进扫盲做出突出贡献和在扫盲方面表现出色的个人、政府以及非政府组织。目前“世宗王扫盲奖”和“孔子扫盲奖”是分别根据韩国和中国政府提议,在1989年和2005年通过教科文组织批准设立的奖项。“世宗王扫盲奖”侧重“多语言环境里的扫盲”,“孔子扫盲奖”侧重“农村成人与失学青年,特别是妇女与女童”。颁奖仪式在每年的国际扫盲日9月8日举行。

  2015年国际扫盲日的主题是扫盲与可持续社会,该主题也是本次评奖的标准。博科娃表示,全世界的人都需要识字来掌控他们的生活,改善保护地球和提升管理资源的能力也离不开识字。

孔子讲学图

延伸阅读:

  孔子扫盲奖(孔子教育奖)

  孔子扫盲奖(又名孔子教育奖,英文名:The UNESCO Confucius Prize for Literacy)创立于2005年,由中国政府资助,主要关注农村地区扫盲教育和帮助失学儿童的教育项目,每个获奖项目可获2万美元奖金、奖章和证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扫盲奖是根据中国政府提议,在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2届执行局会议上决定设立的扫盲奖项。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扫盲奖章程》“奖励在从事农村成年人、辍学青年、尤其是妇女和女童的扫盲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政府或政府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NGOs)所做的工作”由曲阜市人民政府每年出资150,000美元(按当期汇率以人民币出资),每年颁发一次,一次颁发两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5个“扫盲奖”的每份奖金均为2万美元,2006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首次颁发。常被宣传为“孔子教育奖”,后来在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上与孔子文化奖、孔子旅游奖等奖项一起颁发。

  “孔子教育奖”是2001年底由山东省旅游顾问张仁平等提出的。

  2004年4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和济宁市人民政府分别致函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正式提出申报设立;2004年7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诺出资设立孔子扫盲奖。

  世宗王扫盲奖

  世宗王扫盲奖 (King Sejong Literacy Prize),1990年由韩国政府设立,有两个奖项,奖金各为1.5万美元。

  自1979年以来,为奖励世界各国有关组织及个人在扫盲工作方面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曾先向设立了七项国际性扫盲奖,世宗王扫盲奖是其中之一。

  创造了韩文的世宗大王在1446年首次颁布了韩文,此后每年的10月9日成为韩文纪念日。为了向全世界宣传世宗大王的韩文创造精神,奖励为扫除文盲而做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韩国政府将举行“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宗大王扫盲奖(UNESCO King Sejong Literacy Prize)”的纪念活动,并在世界扫盲日这天为扫盲做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颁奖。

  过去的20年间,印度、约旦、突尼斯、厄瓜多尔、中国、沙特阿拉伯、刚果、菲律宾、多哥、尼日利亚、秘鲁、塞内加尔等世界各地36个团体为扫除文盲做出了贡献,被授予了世宗大王扫盲奖。

责任编辑:admin
0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旅游 | 儒商 | 名人 | 宗教 | 曲艺 | 武术 | 碑学 | 图片

© 2006-2020 孔孟之乡 版权所有 邮箱:kmzx@qq.com

鲁ICP备06020822号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