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莲台寺古庙会四月初八浴佛节开幕

来源:孔孟之乡 作者:赵传奇 发布时间:2016-05-16
摘要:

  孔孟之乡讯 农历四月初八,恭迎本师释迦牟尼佛圣诞日。值此殊胜吉祥的日子,位于济宁市梁山县水泊梁山东麓杏花村莲台寺古庙会上钟声绕耳,人流如织,拜佛许愿的人士来此烧香祈福,一年一度的梁山莲台寺古庙会,俗称“山窝落会”,为唐朝所建,史载唐武则天曾两次驾临此地,焚香拜佛。明朱元璋第十子鲁王朱檩封藩兖州来此朝拜时出次重修莲台寺。

  庙会期间,虽然下着雨,很冷,但是虔诚的人们依然前往......与往年不同的是法兴寺大雄宝殿已经完工,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高僧信徒来此,据各种历史遗迹和史志记载证明,法兴寺寺内中心建筑是大雄宝殿,殿中有四大天王塑像,寺内有古柏四百八十棵,晨钟暮鼓,香火繁盛,是中国佛教文化在梁山盛极一时的见证。历经风雨沧桑和战火破坏,现仍保存有明清两代重修龙碑数方、西竺禅师七级墓塔、法兴寺大雄宝殿地基残垣等遗迹。《寿张县志》有诗赞道“山中别有天,隐隐见佛殿,龛座非向西,回光照佛面”。红日西沉,天光尽收,唯法兴寺一片余辉,形成了“法兴夕照”,与莲台春色、石井甘泉等并成为“寿张古八景”,可见法兴寺景致优美。

  庙会期间,民俗表演、民间文化、民间艺术和特色小吃精彩纷呈,民众从各地走来在这里汇聚,享受民俗的乐趣。

四月初八 水泊梁山莲台寺古庙会 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延伸阅读:梁山莲台寺

  莲台寺历史

  梁山不仅是水浒故事的发祥地,而且有着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昔日梁山,寺庙林立,历来为佛祈胜地。其中莲台寺为唐朝所建,据《旧唐书》记载,唐高宗于鳞德二年在武则天的挟持下封禅泰山,曾两次驾临梁山莲台寺,焚香拜佛,使莲台寺声名远播。朱元璋第十子鲁王朱檩十五岁封藩兖州,曾来此朝拜并补上断指,遂出资重修莲台寺,并将竣工之日(农历四月初八日)定为每年的香火大会,至今仍十分旺盛,每年都吸引众多香客前来烧香拜佛,祈求平安。庙会规模空前,吸引周围150公里以内的十几万香客。

  莲台寺古胜迹

  山谷有涧,涧北广平处为法兴寺,过此有通圣桥通往莲台寺。莲台石佛前建八仙桥,夹桥对列仙桥双柏。偏东有宝鼎形石窟问礼堂,再东有三教堂,堂西为人祖庙。台下有莲台村,西首建关帝庙,庙前有巨槐二株。道光进士、寿张县令彭嘉寅撰文说,莲台寺正院大殿两庑,规模不甚宏阔,古柏参天,青石托地。石柱对联云:“夜杵发疏钟,闲松野草间,鹤戾一帘烟月;晴霞开宝刹,剩水残山外,牛眠三亩雨花”。大殿东西二院,东为准提,西为接引。由角门石径北上,石刻巨佛法像及坐下莲盆,因崖石为之,建红亭覆焉。后峭壁刻‘雪山’二字,大可盘盂。台下石洞南向,二重刻佛小像。洞左凿池蓄水,煮茶烹斋取给。绕大殿东而北者,壁题颇多。擅长丹青的画工,定能以丰富的联想,结合实际地理地貌,画出一幅大致不差的《莲台胜迹图》。

  莲台寺与水浒

  2009年11月,央视10套播出《寻找水浒》,揭示了在梁山后山摩崖石刻中,发现“水浒”字样的秘密。“率兹水浒,閟龙渊之澹淡;危台雨花,俨玉堂于虚空”,原句见于《莲社施茶碑记》,落成于万历十七年(1589)。考察的一个潜在念头,就是在梁山上找到与宋江有关的实据。唐宋明清这么多石刻,怎不见片言提到宋江?是为尊者讳贤者讳,还是宋江根本就和梁山无涉?《大清一统志》载:“梁山在寿张县东南七十里,本名良山,因梁孝王游猎于此而名。上有虎头崖、宋江寨,其下旧有梁山泺。”清初顾炎武《读史方舆纪要》:“梁山,(东平)州西南五十里,接寿张县界。本名良山,汉梁孝王常游猎于此,因改为梁山。《史记》‘梁孝王北猎梁山’是也。山周二十余里,上有虎头崖,下有黑风洞。山南即古大野泽。宋政和中,盗宋江保据于此,其下即梁山泊也。”这些记载都是间接证据,年份也忒浅了些,记载也单薄了些。在一处万历年间的摩崖石刻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寇宋江尝结寨此山”之句!这处接近《水浒传》刊行年代的题记,和邻县反复炒作的《重修瑞相寺碑记》中“会古宋梁王名江,忠义聚寨,名立良山也”的记载,正可相互印证,把宋江起义的大本营指向同一个地方——梁山。无论诗人是看《水浒传》产生的联想,还是来自元杂剧和民间传说得到的灵感,至少说明了宋江起义和这座名山的血肉联系。此山非彼山,无论如何解读,梁山都不会在别处,宋江也不会弃此山而去另筑大寨!

责任编辑:admin
0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旅游 | 儒商 | 名人 | 宗教 | 曲艺 | 武术 | 碑学 | 图片

© 2006-2020 孔孟之乡 版权所有 邮箱:kmzx@qq.com

鲁ICP备06020822号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