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神刻石 亦称《熹平刻石》。因立石主旨为祈灵禳灾,又称《禳祸刻石》。东汉熹平二年(173年)刻。石为不规则的赭色自然石片,长52厘米,最宽处为46厘米。共5行62字,现存57字:“熹平二年四月己卯朔十九日丁酉,时加才(在)□。东方青帝禹(寓)青龙,患祸欲束。南方赤帝禹朱雀,患祸欲束。西方白帝禹白虎,患祸欲束。北方黑帝禹玄武,患祸欲束……(下阙)”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四方之神,亦称“方位神”。汉画像石中多有四神图像,以祈求四神保护,消灾免祸。 四神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四方之神,又称方位神。青龙——东方,白虎——西方,朱雀——南方,玄武——北方。何其对应的是四方天帝,即东方——青帝,西方——白帝,南方——赤帝,北方——黑帝。汉墓画像石中都少不了四神图像,但是,用文字刻在一块石头上,作为代替品,却很少见。这种刻石作用和四神画像石一样。两相对照,画像石提供了四神的具体形象,而这块文字刻石,则有对四神画像石作了明确的诠释。 文中的“禹”字,通“寓”;“束”做“限制”、“消除”解。刻石为隶书,字大小不等,书写流畅,无波挑,当为民间流行笔体。和此石同年的,济宁市博物馆旧存有一碑,即司隶校尉鲁峻碑。鲁峻碑书写严谨而规整,风格与此石迥然不同。四神刻石当为民间流行笔体,鲁峻碑应是士大夫阶级的严肃的书法作品。在汉隶达到成熟的阶段,通过《四神刻石》可以窥见当时民间通行书体之一般,其研究价值,不容忽视。此石原为私人收藏,出土地点不明。1980年收购,现藏济宁市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