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笔墨风流今尚存

来源:孔孟之乡 作者:郭德海 发布时间:2007-04-25
摘要:——走进书画家刘东

初识刘东,那是在运河文化市场的“艺缘社”,他1.8米多高的个子,气质文雅潇洒,朴实平和,谦谦君子的做派,给人感觉是一位富有内涵的学者。后来相处,相交,成为知心朋友,知道他是德艺双馨的书画家、书画鉴赏家刘之先生的高徒,刘枕青、关友声、陈少梅的再传弟子。得到名师传授,他刻苦学艺,数十年寒暑无间。近年来随着他的书画作品不断问世,其人其艺也渐为识者所知,作品被中外藏家所喜爱。

今年以来,我在许多报刊上又见到刘东的书画作品,尤为欣喜。他的山水画较之过去的作品更具有传统的文人画的书卷气息,其笔墨日趋成熟古拙,狂草书法大气磅礴,有震撼之力。当年他在刘之老师指导下,很早就开始了对大师黄宾虹的研究,并吸收了元四家、龚贤等人的山水画笔墨特点。刘东虽从传统中来,但也善于开拓创新意识,从而使自己的作品体裁新颖,并且避免了某些旧文人画的笔墨柔弱之风。他用笔中锋为主,线条圆厚而又沉凝,骨强气壮。用墨枯润多变,画面雄浑。在构图上也很重视虚实、开合、聚散的多元统一。形成了自己清新、空灵、洒脱的绘画风貌。幽深、淡远的画境,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性情。

“江山本如画,内美静中参”,“静”是他作品的一大特色,这在当今浮躁的气氛中尤为难能可贵。端庄、朴实,疏朗的气韵,浑厚华滋的笔墨,膨胀的张力,抒发着既有传统审美情趣,又体现时代气息的艺术语言,扎实的古典文学修养在他的山水画作品中渗透出文人画的境界,苍润厚重的画风留给观者弥久的回味。刘东对山水画的研习是专注而勤奋的,他走的是一条长而费力的正途大道。继承古法,不落俗套,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刘东在绘画上有此成就,是情理之中的。

读刘东的书法,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诗情,深邃的意境,飞扬的神采。那生动的气韵,使人驻足忘返。他在上小学时,就爱写大楷,从唐柳公权《神策军碑》入手,后遍临汉碑,又上溯周秦大篆。从刘之师,得笔墨真谛,知帖不可废,于是用力二王,旁涉颜、米行书,近年来沉迷颠张醉素,特喜作草。在漫长的岁月里,刘东牢记师父的教诲:“不得古法者为匠”。他追寻大师的足迹,从古代名作中汲取营养,用心精研传统,故其书古质盎然。他写字干净利落,行笔洒脱,笔致清俊灵秀,刚健婀娜,性之所至,痛快淋漓。笔墨纵横不失规矩,每写一字皆注重笔法、结构的准确到位。

作为一名书画家,刘东十分重视综合的人文修养,说起他的作品不俗、不野、文雅大方,就是常年读书养气的结果。翰墨之余,他还勤于著述,撰写的人物评传,笔谈之类,已陆续出版。

师父刘之生前对他寄予厚望,将刘东的书斋命名为“三一书屋”,并为之题句:“继承传统,更创新法,三人一系,发扬光大。”(“三人”者,刘枕青、刘之、刘东)

刘之先生逝世多年了,弟子刘东衣钵相承,这是对九泉之下的师父最好的纪念,也是对师父苦心的最大安慰啊。

有副对联写得好,“立志欲坚又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潜心学问,不与人争的刘东,就是以恒久的毅力不断取得成功的人。我敬佩这样的品格,不管刘东的书画之路走多远,作为朋友,我相信他不会在世风浮躁的环境中乱了方寸,不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放弃了追求,不会在艺术的多元化中迷失了方向,更不会在所谓张扬个性的喧嚣中坠入俗道。

我真诚希望刘东一直沿着“正大光明”的道路,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地走下去,我期待他取得更大的成功,不懈攀登书画艺术之高峰。

郭德海  2006 岁末     写于   德馨居

 

 

 

 

 

责任编辑:admin
0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段玉鹏:40年篆刻书法坎坷路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旅游 | 儒商 | 名人 | 宗教 | 曲艺 | 武术 | 碑学 | 图片

© 2006-2020 孔孟之乡 版权所有 邮箱:kmzx@qq.com

鲁ICP备06020822号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