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化记忆 推动乡村振兴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慧 徐谭 发布时间:2017-11-22
摘要:乡村振兴需要内外兼修,要重新认识农业现代化与农民农村的关系,重新认识乡村的价值;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

乡贤乡土乡愁——乡村文化振兴的徽州探索高峰对话

  乡村振兴的一项要义,在于文化,在于乡贤。要厚植乡贤文化,守望乡土情结,留住美丽乡愁。11月20日,在由光明日报社、中国人民大学、黄山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乡贤 乡土 乡愁——乡村文化振兴的‘徽州探索’”高峰对话上,专家对乡村振兴的文化课题展开热议,对乡村振兴的文化路径进行研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十九大报告还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概括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专家认为,这个总要求,呼应了时代新发展,顺应了农民新期待。新时代,乡村发展有了新蓝图;新时代,乡村发展要有新气象;新时代,乡村发展要有新作为。

  黄山市委书记任泽锋指出,文化传承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必然要求。在实践中,黄山注重以发展农村经济为支撑,打造“有产业”的新乡村;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打造“有颜值”的新乡村;以徽州文化保护为重点,打造“有乡愁”的新乡村;以鼓励创新创业为核心,打造“有活力”的新乡村。

  乡村振兴的徽州探索引发了与会专家热议。专家认为,保护历史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黄山市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保持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敬重敬畏,推动徽州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黄山乡村的鲜明特色、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成为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专家建议,乡村振兴需要内外兼修,要重新认识农业现代化与农民农村的关系,重新认识乡村的价值;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不断坚定文化自信,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要培育“新乡贤”和“乡贤文化”,引导乡村社会见贤思齐、见德思义,让新乡贤成为乡村振兴中的正能量;要完善产业发展机制,把厚重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好、配置好、利用好,促进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

  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钱念孙,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刘奇,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高丙中,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朱万曙,黄山学院原副院长汪大白,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曹新宇,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牛贯杰,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黄波,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彬彬、北京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执行院长吴浩,中国社科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跣,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王思明,田园东方副总裁赵铭熙,京东集团生活旅行业务部总经理孙峰,未来力文化创意园区发起人詹富华等出席高峰论坛并发言。

责任编辑:孔孟之乡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旅游 | 儒商 | 名人 | 宗教 | 曲艺 | 武术 | 碑学 | 图片

© 2006-2024 孔孟之乡 版权所有

鲁ICP备06020822号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