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文化信息 • 正文

教育部和山东省共建世界儒学中心

发布时间:  作者:孔孟之乡

世界儒学中心

  孔孟之乡讯 据澎湃新闻消息,全国政协委员杨朝明“打造世界儒学中心”的建议正在落地。

  5月30日,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一行赴山东,就世界儒学中心筹备方案、省校战略合作协议等事宜进行交流座谈。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家义会见靳诺一行。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教育工委书记关志鸥,副省长于杰,省政府副秘书长辛树人等参加座谈。

座谈会现场

  靳诺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将按照教育部部署要求,与山东方面共同努力,就世界儒学中心筹备方案以及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展开实质性磋商,进一步细化完善协议内容,推动山东省各项事业发展及中国人民大学“双一流”建设。

  希望双方不断拓展合作空间,探索内涵式发展路径,做好筹建世界儒学中心的施工图、路线图,加快推进建设进程,将世界儒学中心建设为国际儒学研究典范,共同构建省校合作新模式,推动省校合作成绩不断迈上新台阶。

  刘家义指出,筹建世界儒学中心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意义重大,要整合多方资源,力争把世界儒学中心做大、做强、做优。

  关志鸥也表示,山东将进一步在世界儒学中心筹备方案及省校合作框架基础上,推动双方合作不断走向深入。

  中国人民大学官网上述消息还透露,世界儒学中心采取省部共建管理模式,由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相关研究教育机构牵头组织筹建,旨在构筑世界儒学研究高地和学术交流重镇。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向大会提交了题目分别是“关于在曲阜建设孔子大学的建议”、“关于在曲阜打造"世界儒学中心"的建议”的两份提案。

  杨朝明在提案中称,将“世界儒学中心”确定为国家文化战略。应将打造“世界儒学中心”列为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内容进行重点推进,并且以建设儒家文化国际交流合作基地,引领儒学研究方向,在世界儒学传播和研究中始终保持充分话语权为基本定位,作为国家文化战略予以明确。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提供充分的体制机制保障。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杨朝明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如果把中华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儒家文化就是这棵大树的主干。要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如何发展的,就必须知道这棵树的根,才能培根固源。在中国,孔府孔庙其实也是历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家园,而世界儒学中心实际上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地,是大家学习、研讨和思考民族文化的一个圣地,我们需要一个这样的心灵家园,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信。”

  不过,目前尚无公开消息证实世界儒学中心将在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落地。

世界儒学中心

山东积极打造世界儒学中心

  2018年9月26日上午,在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暨第五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开幕式上,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家义在致辞时说,山东是孔子故乡,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在世界文明交流交融的时代大潮中,山东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担当起时代赋予山东的文化使命,当好中国与世界文明对话交流的使者。

  刘家义透露,山东实施“儒学大家”计划,积极推进创建孔子大学,打造具有全球引领力的儒学研究中心。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向大会提交了题目分别是“关于在曲阜建设孔子大学的建议”“关于在曲阜打造‘世界儒学中心’的建议”的两份提案。

  世界儒学传播,中国要保持充分话语权。韩国出资5000亿韩元,并引导社会各界资金建设韩国儒家文化中心,希望通过3—4年的时间形成全球儒教文化中心。面对挑战,作为孔孟之乡、儒家文化发源地,济宁应当仁不让地明确提出打造世界儒学研究交流中心的愿景目标,切实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杨朝明在提案中称,将“世界儒学中心”确定为国家文化战略。应将打造“世界儒学中心”列为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内容进行重点推进,并且以建设儒家文化国际交流合作基地,引领儒学研究方向,在世界儒学传播和研究中始终保持充分话语权为基本定位,作为国家文化战略予以明确。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提供充分的体制机制保障。

  2019年2月14日,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省长龚正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安排部署了2019年政府工作重点任务,其中明确提出:办好第九届世界儒学大会,打造世界儒学中心。

  2019年3月22日,山东省教育厅官方网站发布《山东省教育厅(中共山东省委教育工委)2019年工作要点》,提出:筹建康复大学、世界儒学中心。

  在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上,积极推进在我省筹建康复大学和山东能源高等研究院、世界儒学中心等相关工作。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帮助   

    © 2006-2024 孔孟之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