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儒家文化 • 正文

还原孔子之三:孔子不是“儒”的创立人

发布时间:  作者:郭民华

孔子不是“儒”的创立人

  孔子不是“儒”的创立人,其理由有三。

  其一:论语雍也篇中记载,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这句话传递了一个什么信息呢?就是在孔子眼中,当时的“儒”,存在两种类型,即:君子型“儒”,小人型“儒”。

  如果按近代以来有儒教一说而言,即存在君子型儒教派和小人型儒教派。

  纵观历史,横看世界,不论何“教”,创立人说自己的弟子学生中不排除有小人,或者直接说肯定有小人,这符合人性逻辑。但认为创立人会说自己的弟子学生已分为了君子型教派和小人型教派,这等于说创立人承认自己培养了一批君子型弟子学生,又培养了一批小人型弟子学生。这是不符合人性逻辑的。

  事实上,全世界不论什么“教”,都是在创立人离世后才有教派之分的。

  所以子谓子夏的这句话,明白无误的表明,孔子不是“儒”的创立人。

  其二:如果孔子是“儒”的创立人,就一定会向弟子学生论述“儒”的性质。就像对君子的论述一样。但论语中没有 关于“儒”的性质的论述。

  其三: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没有任何一人一家说孔子创立了“儒”。到了董仲舒时,也只是说“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而没有提到“儒”。

  以上三条充分说明孔子不是“儒”的创立人。

  那么“儒”是谁创立的呢?根据儒奉行周礼这一特征来推断,“儒”是周公创立的。这个推断,是有逻辑可循的。

  周公制定礼乐后,要在天下各诸侯国去推广实行,这就必须培训一批通晓礼乐的人去做。周公就创立了一个专门机构来办理。这个机构的名称就叫“儒”。由这个机构培训出来的人,就叫“儒生”。

  孟津会盟有八百诸侯参加。周武王胜利后,又加封了一些公侯,如周公封鲁,姜太公封齐,所以周公制定礼乐的时候,天下诸侯国不少于800。

  为了礼乐准确实行,一个诸侯国至少要派两个儒生去。所以可以说周公培训的第一届第一代周王室儒生,至少不少于1600人。

  培训儒生的科目为六艺。按《周礼·保氏》记载,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这是六艺的最早界定,后世有变更。

  礼、乐。既然是去推广实行礼乐,学礼乐当然是首选科目。

  射、御。因为当时的交通条件,路途遥远,可能会遭遇劫匪猛兽,射的技能是为了防身之用,以车代步,要会驾车。

  书。这个书应该是书写的书。儒生要认字写字。儒生到了诸侯国后,按照论语先进篇记载,孔子说推广礼乐到村夫野老中为先进的说法,王室儒生还需要在诸侯国培训一批侯国儒生,礼乐典章的散发在当时就需要在竹编上传抄。而儒生到诸侯国后,我认为还有一个职责,就是采风。采集民谣上报周王室,以便王室通过民情了解诸侯国的社会治理状况。这就是诗经国风的来源。

  数。我认为是周文王的周易算卦。

  推断“儒”是周公创立的,虽然有其逻辑可循,但需要史料证明。我期待考古在孔子以前的金石铭文和简牍中发现“儒”字。

  从周公时期到孔子时期,大约600年左右,儒生新老交替,传承演化,而周王室逐渐衰微,到孔子时期,礼崩乐坏,儒生队伍也相应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了。

  孔子的三千弟子,大概四个走向:一、入仕。二、继承孔子继续讲学。这就是司马迁说“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的原因所在。三、回归原来的生活,独善其身。四、加入儒生队伍。在儒生队伍良莠不齐的时代,所以孔子告诫弟子要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虽然孔子不是“儒”的创立人,但孔子是“儒”的集大成者。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归纳了在“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的时代孔子的成就:“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礼乐自此可得而述。”“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所以我们可以说:儒不等于孔子,而孔子可以代表儒。

  综上所述,孔子不是“儒”的创立人。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帮助   

    © 2006-2024 孔孟之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