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儒家文化 • 正文

解光宇开讲《儒学大众化的典范——以阳明学在徽州的传播为中心》

发布时间:  作者:华静静

解光宇

  1月18日上午,孔子研究院“春秋讲坛”2018年第一讲(总第七十六讲)在孔子研究院圆桌会议室举行。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尼山学者解光宇教授主讲《儒学大众化的典范——以阳明学在徽州的传播为中心》。孔子研究院副院长陈晓霞,来自曲阜、邹城的传统文化推广者以及我院专业技术人员现场聆听了讲座。孔子研究院学术交流部副部长、尼山学者路则权副研究员主持了讲座。

  讲座中,解光宇从抄本《新安理学先觉会言》的价值、阳明学在徽州的传播、阳明学深入徽商、阳明学进入家庭等四个方面作了详细的阐述。他提出,一方面,阳明心学在明代中叶传入徽州具有历史必然性,不仅对程朱理学有补偏救弊之效,而且适应了当时徽州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阳明学在徽州传播的经验为当今重振儒学、实现儒学大众化提供了借鉴。道不远人,学者们应走向民间,贴近百姓生活,向群众阐述儒家的基本价值和准则,此外,还要重视家庭伦理建设,发挥儒家思想对个人、家庭、宗族乃至整个地域的辐射教化作用。

  解光宇从近年来多个地区出现的“阳明学热”现象引入,提出新发现的民国安徽通志馆传抄本《新安理学先觉会言》记载了王阳明后学到程朱理学发源地徽州讲学的情况,围绕其进行的研究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立项,具有重要价值。

  解光宇认为,阳明学之所以能步入徽州的重要原因在于阳明学秉持儒学大众化的指导思想,试图以最平实的语言向精神匮乏的普通百姓谈经论道。他介绍了明中后期阳明高足邹守益、王畿等参加各种形式的讲会,似有引领徽州学术走向之势,提出他们把儒家之学从庙堂、书斋推向了民间,认为人人皆可成为圣人,填补了平民与圣人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

  阳明学深入徽商是其传播成功的另一原因。解光宇提出,王门高足们秉承王阳明“四民异业而同道”的“新四民观”,认为“士农工商”虽然有专业差别,但是只要“尽心”致良知,都可以不断完善自我,实现儒家的道德理想;同时,他们倡导道心、人心的统一性,认为道心有显、隐之别。阳明学提高了徽州人从商的积极性,以良知为标准,在徽州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阳明学后学与徽州大族的互动,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解光宇认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从某种程度上承载着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阳明弟子也通过徽州士人与徽州的大小家族进行互动往来,传播阳明学。其中,王畿在阐述家庭伦理时,首先提出“正家之道”须“恩义并用”,以德服人,“二三君子”不仅要以自身德行影响家人,还须“积诚以感动之”;钱德洪则以“家会”作为背景来阐述个人“一其心”的重要意义。

  解光宇教授关于《儒学大众化的典范——以阳明学在徽州的传播为中心》的精到见解让大家受益匪浅,引起大家的广泛兴趣和讨论。讲座之后,与会人员还就传统文化与乡村治理相结合、传统文化走近青少年、传统文化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走近群众等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

  陈晓霞院长谈了自己的感受。她说,今后我们要关注社会需求开展研究、推动儒学大众化;要实现学术研究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在研究方向方面,要积极探索“登峰”与“落地”的结合点;在推动儒学大众化方面,要坚持创新,采取强有力和多样化的推进措施。

  路则权在总结中指出,解老师的讲座对我们启发良多。其中印象深刻的有这么几点:第一,要注重新资料的发现和运用。北方地区也有不少地方志、族谱家谱资料,有待于我们发掘。如乾隆时期的《汶邑路氏族谱》,记载了四封王守仁和路宾阳的书信往来。第二,要把阳明心学的传播放在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思考问题。如解老师讲到的心学与徽商的关系。这可以引发我们思考“为什么近代中国没有发展出资本主义”这个大问题。马克斯•韦伯在《宗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认为,基督教精神是资本主义兴起的动因。余英时在《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一书中反驳了马克斯•韦伯,探讨了儒家伦理对明清商人的影响。同样,今天中国的发展,更多应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动因。第三,解老师谈及的心学与徽商的关系,还化解了商人精神世界的紧张。不仅如此,为官也是如此。在王阳明与路宾阳的书信中,反复讨论过“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路之言,未尝不是”。这也是在化解知识人从政后精神世界的紧张。做官为政,做对人民有利的事,本身就是践行儒家精神。《孔子家语•子路初见》记载孔篾与宓子贱为仕后,孔子问他们的得失。孔篾曾说:“王事若龙,学焉得习,是学不得明也;”孔子很不高兴。宓子贱则认为:“始诵之,今得而行之,是学益明也。”孔子认为宓子贱是真正的君子。总之,希望大家从讲座中发现新思路,受到新启发,才能更好的研究和传播。

  “春秋讲坛”是由孔子研究院主办,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济宁学院儒学与地域文化研究传播中心、“尼山圣境”等机构协办的公益性学术文化讲座。截至目前,已举办讲座七十六讲,来自中国内地、台湾、美国、日本、德国、奥地利等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位学者先后登台演讲,累计观众万余人次,产生了持久、良好的社会反响。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帮助   

    © 2006-2024 孔孟之乡 版权所有